第A3版:科技

果菜茶园减“肥”有高招

  □本报记者 葛勇进
  日前,省农业厅印发了《浙江省开展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实施方案》。方案提出,到2020年,我省果菜茶优势产区化肥用量减少20%以上,果菜茶核心产区和知名品牌生产基地(园区)减少50%以上;同时,土壤质量明显提升,优势产区果园土壤有机质含量达到1.5%或提高0.3个百分点以上,茶园土壤有机质含量达到1.5%或提高0.2个百分点以上,菜地土壤有机质含量稳定在2.0%以上。
  那么,在生产中,果菜茶园有那些减“肥”高招可采用呢?省农技推广中心有关专家说,果菜茶园有机肥替代化肥,不是完全不加选择的替代,而是要大力推广“果-沼-畜”“菜-沼-畜”“茶-沼-畜”等种养循环模式,创新应用肥料施用、病虫害防治、生产作业等绿色高产高效技术,促进畜禽粪污、沼渣沼液、农作物秸秆等废弃物肥料化利用,以提升农产品品质,减少化肥使用量,清洁农村环境。根据我省实际情况,针对果菜茶园分别提出了有机肥替代化肥的不同技术模式。
果园
  我省大部分果园由山坡地开发而成,土层浅薄,保水、保土、保肥能力相对较弱,土壤养分不均衡,有机质、速效钾、钙、硼和锌缺乏,且种植栽培结构单一,有机肥投入不足,导致部分果品产量和品质下降。科学施肥原则是:基肥以有机肥为主,采用有机无机相结合;有机肥深施,化肥浅施;适量补充中微量元素肥料,推广果园间作绿肥。重点推广4种技术模式:  一是“有机肥+配方肥”模式。在畜禽粪便等有机肥资源丰富的区域,鼓励种植大户和专业合作社集中积造利用堆肥,减少化肥用量。结合测土配方施肥,在城市近郊果园应用商品有机肥。
  二是“果-沼-畜”模式。在果园集中产区,依托种植大户和专业合作社,与规模养殖相配套,建立大型沼气设施,将沼渣、沼液施于果园。
  三是“有机肥+水肥一体化”模式。在水肥条件较好的果园,增施有机肥的同时,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提高水肥利用效率。
  四是“自然生草+绿肥”模式。在水热条件适宜区域,通过自然生草或种植绿肥覆盖土壤,减少裸露,防止水土流失,培肥地力。
菜园
  近年来,蔬菜生产呈规模化、集约化趋势,连作复茬现象普遍存在,长期单一施用无机肥或过量施用有机肥均会加重土壤酸化、次生盐渍化,影响蔬菜生长、降低蔬菜品质。同时,随着城镇化不断推进,蔬菜基地逐渐外移,新增菜地土壤肥力也较弱。科学施肥原则是:多施基肥(腐熟的有机肥),适当配施改良土壤酸化的环保型土壤调理剂或生物技术改酸土产品。重点推广3种技术模式:  一是“有机肥+配方肥”模式。整地时,深耕划锄,施用以畜禽粪便为主要原料的商品有机肥或生物有机肥,针对不同蔬菜种类,适时适量推广配方施肥,减少化肥用量。
  二是“畜—沼—菜”模式。在蔬菜集中产区,依托种植大户和专业合作社,与规模养殖对接,建立大型沼气设施,将沼液、沼渣作为优质有机肥料施于蔬菜,培肥土壤,提升地力。
  三是“有机肥+水肥一体化”模式。在增施有机肥的同时,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重点是推广滴灌、微喷等技术,提高水肥利用效率。
茶园
  我省大部分茶园处于丘陵山地,土壤相对贫瘠,有机质、全氮、速效钾含量偏低,地表径流现象比较突出。科学施肥原则是:以有机肥为主,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新植茶园可采用种植绿肥或秸秆覆盖还田。重点推广4种技术模式:   一是“有机肥+配方肥”模式。增施有机肥为主,可施用禽畜粪便、菜籽饼等有机肥,配合推广配方肥使,减少化肥用量。
  二是“茶—沼—畜”模式。在茶叶集中产区,依托种植大户和专业合作社,与规模养殖相配套,建立大型沼气设施,将沼渣、沼液施于茶园。
  三是“有机肥+水肥一体化”模式。在增施有机肥的同时,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提高水肥利用效率。
  四是“有机肥+机械深施”模式。在水肥流失较严重茶园,推进农机农艺结合,因地制宜推广有机肥机械深施等技术,提高肥料利用效率。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