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创业

为解决黄花梨销售问题

父子同心酿果酒

  9年前,“80后”小伙子朱晓龙从杭州回到老家——龙游东华街道上杨村。
  种了30多年梨的老父亲朱瑞生希望儿子能接他的班。其实,朱瑞生是远近闻名的种梨能手,他种的梨连续几年获奖,今年还拿到了绿色食品认证。但在朱晓龙眼里,种梨还是太累!回乡的日子,朱晓龙只是在需要时帮老爸和合作社跑跑销售,把种梨作为自己创业的目标,他还下不了决心。没想到,为帮老爸解决供大于求的难题时,却无意中迈出了农产品深加工的步子。
  朱瑞生勤劳、懂技术,黄花梨、翠冠梨年年丰收。近年来,黄花梨卖不出去,又不易储存。眼看辛苦得来的收成腐烂,这让朱瑞生万分心痛。怎么才能不浪费劳动成果呢?信息面较广的朱晓龙决定用梨来酿酒!种了半辈子梨的朱瑞生知道水果可以泡酒,用来酿酒他还真不知道。为此,朱晓龙专门跑到湖南永州学习新法高产水果酿酒技术。
  去年7月份,朱氏父子花2万余元,添置了锅炉、粉碎机、冷却机等酿酒设备。清洗、消毒,按着学到的技术,朱晓龙开始酿酒,他用了250余公斤黄花梨,结果只酿出了三四公斤果酒。初次尝试失败,朱晓龙又去永州请教,寻找失败原因。回来再酿,这次50公斤黄花梨酿出了四五公斤果酒,出酒率虽达到了理想的效果,可口感上还要进一步改善。又尝试了三四次后,朱氏父子把成品酒分给邻里乡亲免费品尝,200多人品尝后,没人说不好喝。
  朱晓龙有些兴奋,为了酿造更多口味的果酒,他批量购买了苹果和桃子,酿出了苹果酒、桃子酒,还有苹果梨、桃梨混合口味的果酒。
  为了方便携带,朱晓龙不仅设计了500毫升装的瓶装酒,还设计了100毫升装的小瓶酒,今年他又把果酒装进了竹筒。去年,他的果酒卖到了杭州、福建等地。“去年酿成的500余公斤果酒销售一空。”朱晓龙说,他把选材看得很重要。“黄花梨都是新鲜采摘的,绝不选用烂的差的果子,即便外面采购的苹果和桃子也不用差的。”朱晓龙坦言,他酿酒的初衷不是为赚钱,而是让老爸的劳动成果不被浪费。
  目前,他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创下自己的品牌。“想要果酒成为真正的商品要走的路还很长很长,商标注册、各种证件都需要办理。”
王曙静 方雨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