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创业

“农二代”夫妻打造四季果园

  樱桃季、枇杷季、西瓜季、葡萄季……在德清下渚湖街道景缘农庄四季果园里,沈佳说,果园的季节是按照水果成熟期来划分的。看着自家果园里一批批水果陆续成熟,沈佳和丈夫郑建良的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幸福。
踏实肯干试验中不断成长
  要说下地干农活,一般都是男的在行,但是在景缘农庄,沈佳却是水果种植的行家里手。沈佳从事农业,还要归功于她的父亲——雷甸水果种植大户沈国兴,因此她也经常称自己为“农二代”。
  沈佳在大学里学的是风景园林设计,毕业后回到德清才开始真正和农业生产打交道。即使有父亲专业的指导,初出茅庐的她还是吃了不少亏。“做农业必须要沉下心来,我性子比较急,第一次试种管道草莓就遇到了病虫害,不过经验都是在实践中总结提升的。”
  3年前,沈佳夫妇率先在樱桃地里搭起了大棚,一来避免了雨水对樱桃娇嫩果实的损伤,二来还延长了樱桃的采摘期。今年的樱桃通过游客采摘实现销售额40万元。
  小两口闲不住,大棚樱桃下市后,沈佳又钻进了甜瓜的大棚里。这种名叫“蜜玉”的甜瓜品种是她去外地考察时发现的新品种,一回来她就从省农科院拿了种苗进行培育。甜瓜挂果那会,沈佳只要看到有多余花朵在挂果就利落地几乎全部修剪掉,父亲对此十分不理解。沈佳和父亲约定种植一季来试验,用事实来证明。“这个品种是用来培育一苗一果的精品甜瓜的,一苗只留一果,养分比较充足,成熟的时候,每个甜瓜能达到2.5公斤左右,每个能卖30元左右。”
全新种养理念实现果园处处“新”
  这几年来,沈佳夫妇全新的种养理念不断刷新父亲沈国兴这一辈老农人的视野。“从前一遇到雨涝天气,我和妻子只能两个人通宵守着大棚,现在年轻人会的东西确实让我省了很多心。”沈国兴提到女儿带给农庄的改变,满脸的骄傲。
  眼看天要下雨,仍在下渚湖农庄里的丈夫郑建良不慌不忙地拿出了手机。只见他点开一款名为“易农”的软件,在上面动动手指轻松操作了几下,就关闭了远在雷甸三棵树农庄的3个灌溉系统。
  雷甸镇三棵树农庄投资约450万元,于去年底竣工,今年春天已种植了第一批果苗,目前知道的人还不多。跟随沈佳夫妇的脚步,笔者来到了三棵树农庄,灌溉系统果然已停止了工作。
  沈佳说,与其他3个主要种植类果园不同,他们将把这里打造成休闲娱乐一体的农庄。郑建良说,妻子不忘自己大学的专业,在这个新农庄里加入了亭台楼阁等元素,让果园更具休闲特色。
  现在,沈国兴一共有4个农庄,除了他自己管理外,女儿女婿是他最好的帮手。在传统农业里加上年轻元素让土地焕发新的生命力,沈佳和郑建良这对年轻夫妻继承了父亲沈国兴的果园事业,正朝着自己的农业梦一路前行。 沈思佳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