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创业

金元康:从企业主到“羊司令”

  午后的天气异常闷热,在余姚市小曹娥镇建民村的金贝湖羊养殖场里,上衣已全部被汗水浸透的金元康拉着饲料车,走到杜泊羊的养殖棚,刚将饲料铲到投料槽,杜泊羊便一哄而上,欢快地吃起来。
  现年63岁的金元康是金贝湖羊养殖场的场主,他开过榨菜厂、办过电器厂。4年前,看到田地里大量废弃的秸秆,觉得甚是可惜,便萌生了利用秸秆养羊的念头。说干就干,2013年,金元康关停了电器厂,购买了400只湖羊,一位企业主转身成了牧羊人。
边学边实践,当上“羊司令”
  金元康喂羊的时候,总会随身带一把小钳子。看到一只因越栏被卡住的小羊羔,金元康马上把它抱出来,放到母羊身边。“别看羊生性乖巧,小羊羔也是很调皮的,喜欢到处乱钻,常常被卡住。”金元康拿出小钳子,把铁丝扎紧,原本被小羊羔挤大了的栅栏缝隙恢复了原状。
  别看现在金元康养起羊来驾轻就熟,一开始养羊的时候,尤其在母羊分娩这一阶段,经验不足的金元康吃了不少苦头。“羊跟人一样,胎位不正就会难产,好几次,已生下小羊的母羊没几天就突然死了,我查原因时才发现母羊肚子里还有未出生的小羊,这些小羊基本是胎位不正,母羊是难产而死。”
  为了养好羊,金元康先是买了一本《肉羊标准化养殖技术图册》天天翻阅,有机会便参加市、镇两级的畜牧养殖培训,还常常跑到市禽防所、杭州农科院向专家请教,甚至到湖州、天津等地的大型养殖场,向他们学习养殖技能。就这样,通过边养殖边学习边实践,2015年,金贝湖羊养殖场的羊从原来的400只增加到了2000只,金元康自己也成了养羊专家,还考取了畜牧兽医专业的浙江省农民高级技师职称证书。同年,金元康引进了瘦肉多、出栏快的杜泊羊,喜欢探索的金元康试着将湖羊与杜泊羊配种,获得成功,产量增加了15%。
羊粪换秸秆,打造循环农业发展模式
  羊粪是优质的有机肥,金贝湖羊养殖场的羊粪总是供不应求。“这些羊粪主要供给宁波林场,另外还有慈溪新浦、绍兴上虞和本地的葡萄种植大户。”为使养殖场达到“零排放”,金元康每年把在养羊过程中产生的1100多吨羊粪进行堆放发酵处理,使之成为优质的有机肥,为此还增加了20多万元的额外收入。
  秸秆是羊最好的饲料,以前大量闲置在农田的秸秆,常常以焚烧的方式处理。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金元康投入60多万元,引进了秸秆粉碎机、沼液处理器等设施,将收集到的玉米、毛豆、高粱等农作物秸秆加工成青饲料。“目前我们养殖场年出栏湖羊、山羊3000多只,需要青饲料的量也非常大,年消化农作物秸秆150多万公斤。”金元康说。“农民需要羊粪作肥料,而我需要他们的玉米秆、毛豆秆、高粱秆作羊饲料,羊粪换秸秆这是一笔互利互惠的买卖。”金元康的金贝湖羊养殖场与小曹娥镇当地不少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大户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合作社和大户为养殖场提供秸秆,养殖场则为合作社和大户提供羊粪,共同走出了一条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少、资源有效利用的循环发展新路子。 王文苗 方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