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天台县雷峰乡范庄村外崎岖的砂石路,只见路旁一株株一人高的青杆植物分外醒目,这里就是当地的覆盆子种植基地。“村里还有几百亩荒山,我们愿意同你进一步合作。”6月28日下午,站在基地的覆盆子林地中,范庄村村支书范楚军拉着省党代表、雷峰乡祥和村村支书王国先的手,希望他进一步加大投资,扩大种植。王国先说:“省党代会提出要‘着力培育和推广优良品种,不断增强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能力’,我有决心将优质的覆盆子种苗种植到这里,我就有信心把这片荒山变成金山银山。”
荒山种出了金果实
2009年,王国先在天台县率先尝试种植覆盆子,当时他在白鹤镇租了块土地搞种植,每年收获季节通过采摘游来销售鲜果,那酸酸甜甜的味道很受游客欢迎。王国先介绍,覆盆子是一种中药材,天台的覆盆子多为五叶和七叶,果实品质优良。
2015年,王国先得知国内一大型制药企业正在收购覆盆子干果,便主动与之接洽。对方经实地调研,发现王国先的种植环境多为人迹罕至之处,而且品种质地上乘,便有意订立长期购销合同。这也让王国先看到了覆盆子作为中药材的巨大发展潜力。
为保证产品品质,王国先开始在老家寻找生态一流的种植基地。尽管雷峰乡是“国家级生态乡”,每个村的条件都不错,但他要求苛刻,好中择优,最终把目光锁定在范庄村后塘自然村的山上。
该村有大片无人管理的荒山,生态环境绝佳。如何有效开发利用荒山,一直来是范庄村村“两委”的心病。得知王国先有意“上门落户”,该村经济股份合作社及时递出橄榄枝,承诺3年内免收租金。村里的诚意,一下子就拴住了王国先的心。
开荒种植期间,王国先优先聘用当地村民,第一期开发了100亩左右,投入了20多万元。原本闲置的山地荒废,如今有望变成票子鼓起口袋,村民们很开心。村委会主任范建伟说:“这是个多赢的项目,投资方、村集体、村民都有收益。”
先富带后富共发展
覆盆子一般种下两年后才结果,说也奇怪,在范庄村种下的第二年,王国先就收获了150公斤鲜果,按80元/公斤算,他“白捡”了上万元。覆盆子鲜果、干果都畅销,这让雷峰乡的村民看到了一条新的致富路。
去年,雷峰乡掀起了一股覆盆子种植热,许多种植户或上门或来电向王国先讨教。面对热情高涨的村民,王国先一边用心传授经验,一边加以科学引导。王国先要求种植户不能追求眼前利益,要注重质量与品牌,不能无序竞争,特别是要做到“肥药双控”,确保产品的绿色无公害。
为推动覆盆子产业发展,近日,王国先邀请了县里的中药材首席专家姚国富,一起为种植户解决覆盆子种植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在王国先看来,这是一条共同富裕的道路,要让更多的低收入农户参与进来,还要尽量减少他们走歪路。“雷峰乡旅游资源丰富,县里很重视农旅结合,我有意打造特色中药材种植基地,为乡里聚集旅游人气。”王国先的思考已经跳出了纯粹的种植范畴。他告诉笔者,目前,单在雷峰乡,当地群众就发展种植覆盆子约1000亩,该产业已成为当地乡村休闲旅游业的有益补充。
周昌满 丁振有 徐平
图为王国先(右三)向群众介绍覆盆子种植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