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省单季晚稻生长正处于分蘖期,由于今年6月9日入梅后,全省各地多次出现强降雨,致使大部分地区单季晚稻无法及时搁田,影响了水稻根系正常生长,导致无效分蘖过多。目前,我省已经出梅,据省气象台预报,未来一段时间,我省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大部分地区以晴热高温天气为主,最高气温可达35℃-37℃,局部37℃以上。农技专家提醒,要抓紧开沟排水,抢季节做好单季晚稻搁田,夺取晚稻生产丰收。
从当前田间苗情调查看,单季晚稻总体表现苗数偏多,同时田间郁闭时间偏早,通风透光条件偏差,并且田土较烂,根部受淹时间较长,白根发生偏少等。而搁田对单季晚稻的生长有多方面促进作用,能促进根系生长和深扎,减少无效分蘖的发生,防止群体苗数过多,提高成穗率,促进个体健壮生长,是单季晚稻稳产增产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
时到不等苗,当前应抓紧时间搁田,加速单季晚稻无效分蘖消亡。无效分蘖期多次搁田后,群体叶色褪淡落黄,有利于缩短基部第1.2节的长度,增强抗倒能力;同时为施用穗肥壮秆攻大穗创造条件,有利于提高产量。
搁田时,一般要求搁至叶色褪淡,叶片挺立,白根增多,田边见小裂缝,田中不陷脚。搁田要多次进行,程度逐渐加大。第一次搁田时,持续5-7天,直至田块出现细裂缝,稻田群体叶色出现落黄为准,即稻株从心叶开始往下数,顶4叶的叶色浅于顶3叶时,表明群体叶色已落黄,达到搁田要求,复水后再轻度搁田。如第一次搁田后,叶色未落黄,应及时灌跑马水,再进行第二次搁田,直至叶色落黄为止。如果群体叶色一直不落黄,须反复灌跑马水并再次搁田,一直到拔节期前搁至田块中间开小裂、四周开大裂为止。搁田期间,如遇雨天,要及时开沟排水,也可以利用雨水,减少灌水次数。如发现早晨叶片吐水少或叶片卷曲,表明植株失水过多,应在早晨或傍晚及时灌跑马水。同时,要防止搁田过重,以免将田搁白、开大裂等。搁田程度也应因苗灵活掌握,如分蘖较多、叶色嫩绿、土壤基础肥力较高的可适当搁重一点。
一般排水搁田时,需过1个叶龄期后,才能发挥控蘖效果,因此搁田应赶在齐苗期前开始。对基本苗较多的田块,如机插常规粳稻,当苗数达到有效穗数苗的80%时,就要开始搁田。基本苗较少的田块,如杂交水稻每亩只有1万-2万基本苗时,可在苗数达到有效穗数苗的90%左右时开始搁田。移栽单季晚稻的高产示范方或攻关田,一般在播种后40天左右达到齐够苗期,直播稻在播种后35-38天齐苗。因此,大多数田块在播种后35天左右就应该开好沟,做好搁田准备。
受前期梅雨等影响,未能及时搁田的单季晚稻,只要达到穗数苗的,或叶龄达到10叶以上的,当前应赶在水稻开始拔节前,赶紧排水搁田。拔节期过后,采用间隙灌溉的水分管理方法,干湿交替,保持田土湿润通气,防止削弱根系活力,确保幼穗分化对水分的需求。
省农技推广中心 毛国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