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七色土

割麦子的变迁

  □大地风情 王春玲/文
  前几天,和老公去他姐姐家,正好赶上割麦子。收割机开进地里,麦秸打碎了,收下的麦粒倒进停在地头的三轮车里,随后运到家里。两亩多麦子,整个过程不到20分钟。早就听说现在割麦子已经很容易,我还是没想到竟然简单得几乎省略了过程,那一刻,割麦子的往事也从脑海里汹涌而来。
  关于割麦子的最初记忆是在生产队里,那时候队长会把壮劳力分配去割麦子,年老体弱的分配到场院里做其他的工作,我年龄小没有真正参加过割麦子,更多的记忆则是打麦场上的欢乐。脱粒机震耳欲聋,很多人忙得热火朝天,还有老头儿赶着捂了眼睛的驴,拉着轱辘压麦子,我们争先恐后爬到越堆越大的麦垛上,在大人的呵斥中不情愿地离开,一会儿又趁他们不注意爬上麦垛,玩得不亦乐乎。
  后来,家家分到了责任田,每家都有了自己的麦地,那时候我上中学,学校里放麦假,我也真正参加了几次割麦子,是弯着腰用镰刀割,虽然只能算家里的帮手吧,但也同样体会到了腰酸腿痛满手血泡的艰辛。记得那时,在割麦子的间隙,我们抱怨辛苦,爷爷说现在割麦子真是轻松多了,以前可都是拔麦子,直接用手拔。我觉得拔麦子很可笑,为什么不用镰刀割呢?爷爷说,拔麦子是为了地里不留下麦茬,这样就能直接种豆子或者玉米了。拔麦子其实是把两个工作合在一起做了,我们割麦子之后,还要把麦茬从地里弄出来,再进行夏种。
  记不得从哪年开始,有了割
  麦子的收割机,但那种
  收割机比较简单,只是
  把麦子割倒,很多工作
  都还是需要人来做,割
  完后要捆起来再运回家里的场院,然后用脱粒机脱粒。脱粒机按小时收费,为了不耽误时间,就几家互相帮忙。我也参加过这样的合作,负责的工作是把脱下来的麦粒用簸箕端到不远的地方,这也算是比较轻松的工作,但麦粒不停地流下来,弯腰直腰的频率很频繁,打完一场,最深的感受是腰疼得直不起来。
  不知不觉间,我们离土地越来越远了,父母也不再种地,很多年前就听说现在种地简单极了,无论种还是收都是用机器。割麦子这么简单我还是第一次亲眼看见,心里满满的全是兴奋,看到姐姐这么快就收回了麦子,不用受割麦子的苦,真好啊!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