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永臣以《全国蔬菜种业现状与未来发展的思考》为题,从蔬菜种业现状与问题、蔬菜种业发展趋势、蔬菜种业攻关目标、加强现代商业化育种体系建设等几个方面,作了专题报告。
杜永臣说,目前,我国蔬菜育种技术进步较快,自主育成的蔬菜品种在生产中占有主要地位;蔬菜种业市场不断扩大,蔬菜种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蔬菜育种队伍不断扩大,平台条件持续改善。
但蔬菜种业也面临问题与挑战:一是育种的原始创新能力依然不强。主要表现在蔬菜育种基础理论和技术创新性研究依然薄弱,现代分子育种技术集成应用不够,育种效率较低,优质种质材料原始创新能力不足;不能满足蔬菜生产对品种丰产、优质、抗病、抗逆等方面越来越高的需求,缺乏适宜机械化作业、轻简化栽培以及加工专用的品种;蔬菜种子生产、加工及质量控制技术研究滞后,种子生产效益和质量提升缓慢。二是一些重要品种的选育发展不快。耐抽薹白菜、耐热萝卜、鲜食红果番茄、温室甜椒、温室茄子、胡萝卜、黄皮洋葱、菠菜、青花菜等在育种上与国外差距明显。三是产学研分工协作依然松散。由于受体制、利益、文化等诸多因素限制,造成我国种业内部平行竞争多,互补合作少;无序竞争多,有序竞争少。四是现代商业化育种企业缺乏。规模小、资金少、文化弱;热衷于兼并,不注意内功。
杜永臣认为,未来要加强现代商业化育种体系建设,在种质资源创新、关键育种技术创新、突破性新品种选育、良种制种技术、种子加工与质量控制等方面有所建树。现代商业化育种是以满足市场需求为目标,运用现代育种技术和现代装备,进行新品种选育的过程(活动)。建设现代商业化育种体系,就企业层面而言,是对现代商业化育种的各种要素(人、资源材料、技术、设施设备)和环节(材料创制、亲本选育、杂交组配、田间品比、生产测试、市场销售、种子生产、售后服务),按照现代工厂化生产的模式和方式,进行设计,组建和管理所构成的现代商业化育种的完整系统。特征是专业化、程序化、模块化、规模化;特点是高效、稳定、技术创新能力强。就国家层面而言,是企、学、研分工明确、协作紧密、边界清晰、互利共赢、稳定高效的运行系统。
加强现代商业化育种体系建设,国家层面要做好顶层设计,制定相应政策、法规;要以社会资本为主,加大资金投入,政府制定优惠政策;企业要加强文化建设,增强亲和力、感染力、驱动力,走特色优势之路,坚持自主创新,不盲目扩张,量力而行,善于在国际竞争中成长。
杜永臣说,全基因组分子选择技术、基因编辑技术、逆向育种技术、高效率细胞育种技术的应用,品种选育、种子生产、试种推广全链条标准化、规范化等是蔬菜种业的发展趋势。我国蔬菜种业的攻关目标(到2020年)是通过遗传资源精准评价,创制一批遗传背景丰富,关键性状优异、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种质资源;在分子育种和细胞工程育种技术方面取得突破,形成系统化、流程化、规模化、信息化的设计育种技术体系;育成一批在产量、品质、抗病性、抗逆性、加工特性等方面有突破性进展的新品种;在适宜高密度栽培、机械化作业和轻简化管理品种选育方面获得一批重要育种材料;培育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育、繁、推一体化蔬菜种子企业;自主育成蔬菜品种生产覆盖率提高到85%以上。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季颖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