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唐豪
本报讯 5月21日,由省质监局、省编办等部门制定的《政务办事“最多跑一次”工作规范》正式发布,这是全国首个“最多跑一次”省级地方标准。记者从5月22日省政府新闻办在杭州举行的第二次“最多跑一次”改革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我省“最多跑一次”改革取得一系列阶段性成果。
截至3月底,59个省级单位梳理公布“最多跑一次”事项958项,其中省直单位695项,中央直属单位在浙机构263项;设区市本级平均1002项,县(市、区)平均862项。
目前,我省“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改革已全面实施。市县行政服务中心已基本完成“投资项目”“商事登记”“不动产登记”等领域综合窗口的设置并对外运行,宁波、温州、衢州等地还设立了“涉外事务”“商贸事务”“公积金服务”等综合窗口;绍兴市在“投资项目”板块建立“订单式”高效审批服务机制。
我省的营商环境、便民服务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在全国率先推进建设、人防、消防施工图审查“多审合一”,使一般项目的图审时间从55天压缩到20天以内;出台行政许可事项编码规则和服务指南编制规范;开发新版企业投资项目备案系统并上线试运行,实现企业投资项目备案类“零上门”在线办理。我省还总结推广台州市改革经验,在全省全面实行外贸企业十一证“证照联办”;率先在不动产交易登记方面推进改革,通过“一窗受理”“并联办理”“结果互认”等方式,实现了全程“最多跑一次”,目前,群众办理“二手房”交易过户,正常情况下前台受理后不超过50分钟就可办结;部门和地方自行设置的19项职业资格正在走法定程序取消,二级建造师“两证合一”,7个系列专业技术人员资格电子证书已实施。
网上办事大厅建设、数据共享等工作在全省有序推进。40%的省、市、县三级办事项目已开通网上申请服务,98%的行政服务中心已入驻邮政速递服务,37个省级部门已建立行政审批电子文件归档工作机制,完成首批9个省级单位与地方行政服务中心条块信息系统互联互通,有效解决电子签名、电子印章、电子文件归档等法律效力问题,开放57个升级单位3700余数据项(含全省个人、法人基础信息)共享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