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乡村故事

去临安湍口,泡着“汤”享受“慢生活”

  •   在临安西南部山区,临安、淳安、桐庐三地接壤处,有一个因温泉而名,也因温泉而兴的小镇,时下正在“蓄谋”一场蝶变,它就是湍口镇。
    除了“热心肠”,还有“高颜值”
      湍口地处两个地质断层的交汇点,“马金—乌镇”断层和“昌化—普陀”断层的交互运动,为湍口带来了温泉。
      在现已探明的湍口镇三大温泉中,位于湍口村的芦荻温泉是“出土”最早的一口,早在1300多年前就有了。明代《昌化县志》记载:“芦荻墩在县南41里,泉眼多而水旺,大者如拳,小者如豆,夏凉冬温……”
      湍口曾是临安“三区”——偏远山区、革命老区、经济欠发达地区。近年来,湍口基于独特的自然禀赋,大打“温泉牌”,先后建起了众安氡温泉酒店和芦荻古温泉酒店,最近五年里,湍口温泉共计接待游客42.58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2.21亿元,三产服务业占比从2011年的9%上升到2016年的23.1%。凤凰山温泉是继众安氡温泉酒店、芦荻古温泉酒店之后,湍口镇开发建设的第三处温泉度假酒店,它的动建将为湍口打造温泉产业集群奠定“三泉鼎立”的局面。
      除了“热心肠”,湍口还具有“高颜值”。集镇四周八山合抱,四水环绕。湍源溪、沈溪、塘溪、凉溪汇聚于此,合注昌化溪,享有“四水落名堂”的美誉。
      独特的生态资源,给了湍口独特的自然禀赋和人文积淀。湍口境内珍稀植物如红豆杉、金钱松、野生银杏遍布各地,诸多人文古迹和民俗遗存散布于各个村落。
    除了“泡汤”,还要“慢生活”
      依靠温泉资源,湍口正着手打造省级温泉特色小镇。眼下,历经多年规划建设,湍口的“迎宾大道”——湍泉街已梳妆一新。通过实施强弱电上改下、沿街民居商铺外立面整治、修建廊道、实施亮灯工程和庭院美化等,昌文线至湍口镇政府的湍泉街南段已焕然一新。同时,该镇还建起了集镇污水处理厂和垃圾中转站,总长10公里的环镇慢行道已修了3公里……湍口集镇面貌正日新月异。
      而这只是湍口建设温泉特色小镇的序曲。湍口镇镇长陶国英介绍:“今年,要争取完成湍泉街北段和西溪街的立面整治,继续延伸环镇慢行道。还要恢复重建董岭古城楼,建设集镇小品公园,逐步推进里弄小巷改造……使集镇面貌再上一个新台阶。”
      除了硬件建设,湍口温泉小镇还要在“软装”上下一番苦功。该镇党委书记马锡钧透露:“我们考虑在几条主街两侧增设花箱、马槽和石凳等城市家具,把水系引入街区。注入餐饮、酒吧、购物等业态,把集镇打造成为3A级景区,使湍口更有人文风情,游客能留下来享受‘慢生活’。”
    除了靓镇,还要美村
      湍口人文底蕴深厚,民俗文化纷呈,113个文化古迹遍布于全镇13个村。马锡钧透露,今后五年,湍口将依托各村生态人文资源,全力打造“三大区块”,把湍口塑造成为以温泉产业为主导,融休闲、健康、文化、旅游、民宿为一体的温泉特色小镇,通过集镇的“环境革命”推动温泉特色产业革命。“凤塘区块”有秀上风光、塘秀古道、原始红豆杉保护群等。当年,方志敏曾率红军经此北上抗日。下一步将考虑发展生态旅游、红色旅游和特色民宿,带动古民居开发,让游客体验农耕文化。“湍源区块”有数量众多的古桥、古树、古民居、古祠堂,下一步,将围绕历史文化村落建设,重点发展特色民宿和美丽乡村体验旅游。“洪岭区块”地处高山,是发展山地旅游、观光农业的好地方,将推动特色农产品、民俗文化与休闲产业协同发展。
      未来几年,湍口将遵循串点连线成面的思路,加快构建“点上出彩、线上美丽、面上整洁”的美丽乡村格局。
    管光前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