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南县属于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冬暖夏凉,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在14℃-18℃左右,年平均无霜期为208天—288天,年平均降雨量1670.1毫米。得天独厚的自然气候优势非常适合番茄产业的发展。近几年来,苍南县通过政策引导,积极开展设施蔬菜生产基地建设,大力开展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与推广工作,设施番茄产业发展迅猛。在2013-2014年度生产季节,全县番茄种植面积达3万亩,单产5980公斤,总产量17.9万吨,亩产值1.82万元,总产值5.46亿元。
但在多年的生产实践中也遇到一些客观困难,譬如,物流条件滞后,市场配套不完善;基础设施不强,抗灾害能力弱;产业组织松散薄弱,品牌建设落后,产后处理滞后,产业链不配套,技术人员缺乏,技术服务体系不健全,产业风险不断加大,保障机制亟待加强,品种结构和茬口单一,市场供应不均衡。为了进一步提升苍南番茄的产业化程度,充分发挥品牌效应,苍南力争在七个方面加大力度,提升产业水平。
一是建设农产品交易市场,打造番茄交易平台。建设农产品产地物流中心。市场坚持以果蔬产品经营为主体,以净菜加工、冷藏保鲜、无公害检测、信息服务、物流配送为主要功能,配套建设果蔬交易区、农产品加工区、仓储配送区、电子商务交易区、质量检测区等功能区;建设产地集散市场。在番茄生产专业乡镇、专业村建设产地集散市场。因这类市场交易的季节性强,市场建设以简易、实用为原则;打造苍南番茄特色产业基地暨溯源防伪产品销售平台,实现线上线下两个平台交易,创新产品经营方式。
二是加强基地建设,提高基地科技水平。改善生产基地沟路基础设施及棚架设施条件,提高基地抗灾能力;装备基地微滴灌设备、农残检测设备等,提高基地的科技应用能力;改造提高集约化育苗设施,降低农户育苗的风险,提高育苗环节抵御台风灾害能力;通过改善棚架设施、改造土壤条件,配置加温、补光设备等;引进先进管理技术,创造番茄适宜的生长环境,建设番茄长季节高产栽培示范基地,打造番茄高产典型样板。
三是做强做大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利用新闻、网络、农博会、广告、报刊等载体和途径,多形式宣传苍南番茄,提高产品的市场知名度;按照苍南番茄无公害技术标准组织生产,提高番茄产量和产品质量;搞好市场的营销,引导菜农、合作社应用现代化的销售方法,运用直销、电商等手段,提高销售的水平;增强品牌意识,注册“玉苍番茄”集体商标,制定产品质量标准,统一打造品牌,依靠品牌提高效益。
四是加强产后处理,延长番茄产业链。加强番茄分级、精选、包装等环节,提高番茄商品性能;引进脱水番茄等番茄加工项目,在番茄上市集中期、番茄采摘后期等时段开展加工,平抑市场供应。建设番茄保鲜冷链,开展番茄运输预冷,提高产品供应期和产品质量。
五是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机制,降低产业风险。推动设施农业生产政策性保险,将规模种植、集约化育苗和生产设施等纳入政策性保险范围;逐步提高设施农业保险的保额,提高政府对保费补贴的比例,降低农户支付的额度;扩大宣传农业政策性保险政策,鼓励生产企业和农户参保,有效转移和分散风险,尽可能降低自然灾害对农户造成的经济损失。
六是完善农技服务网络,提高科技服务能力。聘请国家、省、市农业院所蔬菜专家,通过下乡指导、技术培训、远程视频等方式对菜农开展技术指导;通过培训、“传、帮、带”等途径,提高基层农技人员的技术水平;通过政府订购、定向委托等方式,扶持涉农企业、农资经营实体、合作社等参与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利用微信、实时视频等现代网络手段,建设专家咨询系统和技术服务平台,为农户提供实时的技术服务;加强农业科技示范场、示范田和科技示范户的建设,树立典型示范样板,增强科技示范能力。
七是加大品种结构调整,均衡产品市场供应。引进、示范粉果番茄、樱桃番茄等类型番茄品种,调整番茄品种类型和种植结构,改变番茄品种以大红品种一统天下的局面,降低番茄种植风险;错开播种期,延长番茄产品的上市时间,达到均衡上市的目的。
林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