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读本 崔海波/文
近日,宁波鄞州区塘溪镇97岁的童中方去世了,他临终前嘱咐儿子,从他的积蓄中提取2万元,送到自己曾经工作过的小学,用于发展家乡的教育事业。
得到这个信息后,我前去塘溪镇童村,听老校长的子女以及学生追忆往事,叙说情谊。其间,我的脑子里还时时想起童村的另一位老校长,也做过造福桑梓的义举,他的名字叫童中莲。
前几年,童村村口有一所赤堇小学,原名冠山小学,它的主要创办人就是童中莲。童中莲1877年出生,家境贫寒,少年时没钱念书。他参加过辛亥革命,后来到上海谋生,渐渐地有了一些积累,于是,他捐出一大笔钱在家乡童村建造学校,在他的影响下,童第周的大哥童第锦等人也纷纷解囊,建起了冠山小学。为鼓励更多的穷孩子前来读书,童中莲亲自订立校规:所有孩子免学费免书费。这样,村里的读书郎一下子多了起来。
孩子们的学费书费以及老师的工资大部分由童中莲提供,几位比较富裕的村民也出钱出力。
童村是远近闻名的“教授村”,重教氛围浓厚,先后涌现出“克隆先驱”童第周、中国山水画大师童中焘等70多位知名人士。两位老人在不同时代做过赤堇小学校长,对于发展家乡教育事业的殷殷深情拳拳善心是相同的。良好的乡风是一个村庄的优质基因,这种义举善行还会代代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