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拔600多米的柯桥区王坛镇丹家村四面环山,空气清新。前不久,在绍兴市区住了20多年的梁爱娥,专程回到老家晒制番薯片。
笔者看到梁爱娥熟练地削去番薯皮,煮熟后加入细切的橘子皮,再捣成糊状,最后用模具刮好成片,放到竹匾上晒。番薯片晾干呈金黄色时,就可以剪成菱形或者长方形,这就制作完成了。
“现在城里人都到我们山里来旅游,很多人喜欢买一些番薯片,如果村民都做起来,肯定能增加收入。”丹家村村干部孙其江说,将番薯加工成特色旅游食品,虽然提升了农产品附加值,但由于没有专业的商业运作,无论是包装还是销售渠道上,都只能是小打小闹。
同样,柯岩街道秋湖村的田藕已经收获,以前家家户户都会制作藕粉。但近两年,种植田藕的村民却有所减少,其中销售渠道狭窄是主要原因。“有些地方的藕粉,由合作社通过互联网统一组团销售,打响了自己的品牌,而我们只能依靠老客户。”一位村民说,靠一家一户自产自销,销量始终上不去。
相比之下,这些年稽东镇的香榧产业可谓是风生水起。一方面,因为柯桥区成立了香榧产业协会,积极发挥协会在政府、市场和行业间的桥梁纽带作用,打造出了一系列品牌;另一方面,当地每年举办香榧节,统一使用“稽东”商标。除了香榧,柯桥区更是着力扶持平水日铸茶,其知名度和产品品质得到了质的飞跃,销售连年增长。“接下来,村里准备统一品牌,抓一抓番薯片从田间到地头的销售环节。”孙其江说。 钟伟 许东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