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论坛

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植保事业新发展

  □潘建红
  我省植保事业历经多年发展,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特别是“十二五”以来,积极构建农作物病虫害预警防控新机制,统防统治、绿色防控、农药减量等多项工作受到农业部肯定,走在全国前列。但面对国际农产品贸易新发展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要求,如何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找补短板、破解难题、厚植优势,推进我省植保事业迈上更高台阶,显得尤为关键和紧迫。
  找准定位,把握植保事业发展新机遇。近年来,全球极端气候频发,社会各界对生态环境、农产品质量安全日益关注。我们要把植保事业摆到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来审视,深刻分析形势和问题,找准定位、把握机遇,理清思路、谋划出路。重点做好“三个转型升级”:一是针对病虫害防控形势越来越严峻、防控任务越来越重和人员力量严重不足等问题,进一步加大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在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中的应用,把病虫害监测预警从传统的单纯依靠人工向依靠探头、网络和大数据分析、自动化测报方向转变。二是随着“两美”浙江、“五水共治”和“清洁田园、美丽农业”等部署推进,生态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日益受到重视,要切实加快植保技术供给侧改革,研发推广更多先进适用绿色防控技术和产品,使植保技术从传统的单纯追求防效向既要防效,更要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保生态安全方向转变。三是随着农业适度规模发展,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不断加入,要加快培育多种植保社会化服务模式,使传统的低小散植保防治方式向专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
  强化引领,理清植保事业发展新思路。当前,植保事业发展面临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等诸多问题,必须在五大发展理念引领下,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式。一要创新植保工作机制。建立健全以县级以上重大病虫害和疫情防控指挥体系为主导、植保机构应急防控队伍为主体、社会专业防治组织为补充的应急防控体系,加快培育多元化、规范化的植保专业化服务组织。着眼服务全省农业中心工作大局,进一步提升植保服务水平。二要协调推进植保事业。加强与农药管理机构和发改、财政等部门的协作,坚持农科教、产学研结合,营造全社会理解支持植保事业的良好氛围。三要大力发展绿色植保。按照“试点先行、示范带动、逐步推广”的原则,继续推进各级绿色防控示范区建设,大力促进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融合发展,提高农业经营主体对绿色防控技术的认知度和接受度。四要推动植保开放发展。加强国际、省际学习合作,既要把国外、省外先进的植保理念、技术、产品引进来,通过消化吸收,促进我省植保水平提高;也要主动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加强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在植物检疫、植保技术等方面的合作,提升竞争力和比较优势。五要共享植保发展成果。植保事业发展离不开社会各界广泛支持,其发展成果也为全社会所共享。加强防控阻截,保障不发生重大区域性植物疫情,目的是保障生态安全、人类居住环境安全;加强绿色防控、农药减量和农药废弃物处置,是保障生态环境、实现“清洁田园、美丽农业”的重要举措,是人类美好生活的重要基础。
  抓住关键,推进植保事业取得新发展。今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第二年,如何在高起点上再创植保事业新辉煌,需要审时度势,抓住关键,不懈努力。一要落实政府部门、农业主体两个责任。植保机构要以农业高产、高效和保障生产、质量、生态“三安全”“两大目标”为方向,充分发挥自身在服务中心、保障大局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切实把植保责任落到每个生产主体,与生产相连,与利益挂钩。二要突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信息化两项重点。充分发挥各方力量,加强植保技术研发、集成和储备;全面分析评估当前统防统治、绿色防控、农药减量等工作中各项植保技术的应用效果,及时做好选优汰劣;针对我省主导产业、特色作物,开展“一品一策”植保技术服务,制定标准化模式图,着力在做细做深上下功夫。以植保预警监测、植保在线APP两大平台为抓手,加强植保信息体系建设,不断提升现代植保效率。三要完善指挥协调、应急处置两大机制。以省、市、县三级联动为目标,构建完善一条线到底、各方各司其职的纵横结合指挥协调体系,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力量补充的新型防控机制。建立农业、气象、科研等部门开展病虫害预测会商机制,确保疫情早发现、早扑灭。四要建设植保系统、社会化植保服务组织两支队伍。积极争取相关政策支持,稳定公共植保队伍。有计划地面向家庭农场主、种养能手、合作组织等发展基层植保员,有计划地引导民间投资建立植保社会化服务组织,建立起全区域覆盖的病虫防控网络。五要夯实政府财政、法律法规两大保障。利用财政资金的带动、引导作用,吸引社会资金投向专业化统防统治、绿色防控等领域。加强植物检疫执法,强化对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组织的监督管理,不断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 作者单位:省植保检疫局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