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衢州市柯城区航埠镇莫家村恬静家庭农场,笔者看到农场主叶红岳正忙着扩建蛙棚。“去年养了18个棚,今年计划养35个棚。”恬静家庭农场采用大棚养黑斑蛙,在蛙地里套种蔬菜、水果,生产出了地道的有机农产品,这一模式还获得了专家认同。“蛙声篱落下,草色户庭间。”尽管还是早春,但在恬静家庭农场已能听见阵阵蛙鸣声。走进一个上盖黑色遮阳膜、四周围着细网的蛙棚,约200平方米的棚里,正中是喂食台,周边被青草覆盖,两边各有条宽约四五十厘米的水沟,四五只约一两重的黑斑蛙在水沟里蹦跳。
叶红岳原是柑橘贩销户。四五年前,因为怀念“小时候吃过的蛙肉味道”,他开始到各地考察“蛙市”。做足技术和资金准备后,2016年,他以每亩600元的价格,流转了105亩地,随后拿到省林业厅颁发的陆生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开始养蛙,投资达60万元。“去年11月蛙上市,每公斤卖70元,已卖了800公斤。”叶红岳说,他在考察中发现,露天养蛙,必须在年前卖掉。“大棚养蛙,一年四季都可卖蛙。”
叶红岳给黑斑蛙喂蝇蛆。蝇蛆“生产车间”在另一个大棚里,生产出的蝇蛆存放在专用冷库,喂食时取出。大蛙一天只需喂一次。
黑斑蛙夏天怕热。叶红岳就在蛙棚里种蔬菜、番薯,给黑斑蛙遮荫。没想到蛙棚里种的这些蔬菜成了抢手货。“虫子都被黑斑蛙吃了,不用农药,种出来的蔬菜味道特别好。”
去年11月,经柯城林业局牵线,叶红岳和浙江师范大学生化学院的专家团队建立了联系。“有问题请教他们就行。”专家给他吃了“定心丸”,三五年内黑斑蛙不会发病。
现在,农场建起72个小棚,8个连栋大棚,设施总面积达52亩。除35个小棚养蛙,另有30个小棚已种下7个新品种甜瓜,8个连栋大棚种了椪柑,还计划种“春香”“沃柑”等新品种。“打算在12个甜瓜棚套养黑斑蛙。”叶红岳说,接下来,农场将开展“蛙—菜”“蛙—果”试验。还要在连栋大棚里种水稻、荷花,建垂钓池,吸引客人。“小孩子可以钓蛙玩。”
负责有机农产品认证的浙江公信认证有限公司项目主管汪吉,对恬静家庭农场的生产模式赞不绝口,认为其符合有机农产品的要求,符合农业生产的发展方向,建议叶红岳尽快申报有机农产品认证,打响品牌。
程红芬 封洁 翁水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