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版:浙江林业

给政策 做示范 保质量

今年我省将再种2200万株珍贵树

  □本报记者 曹丽娟
  本报讯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正是植树造林好时节。记者从省林业厅获悉,自去年我省开展“新植1亿株珍贵树五年行动”以来,各地掀起了种植珍贵树热潮。2016年,全省新植珍贵树2099.3万株,是年度任务1800万株的116.6%,其中,在珍贵树种基地新植520.8万株、面积7.4万亩,补植培育769.7万株、面积23.6万亩,“四旁”种植808.8万株。今年全省计划种植珍贵树2200万株。
  据介绍,“新植1亿株珍贵树五年行动”开展以来,之所以能有良好开局,得益于各地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部门的大力支持。如杭州、温州、台州等市由政府部署将珍贵树种建设任务按年度分解落实到县(市、区);衢州市委主要领导要求在主要景观道路提升中提高珍贵树种比例;嵊州成立了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的珍贵树种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把建设任务纳入市政府对乡镇政府的年度考核目标;绍兴市上虞区印发珍贵树种推荐名录,协调各部门通过重点项目实施共同推进珍贵树种发展;宁波市奉化区围绕“四个一”(一个美丽森林村庄、一个山地公园、一条美丽河道和一条美化道路)建设,大力发展珍贵树种;安吉以打造黄浦江源观光带为载体,突出抓好节点彩化、珍贵化建设。
  种植珍贵树离不开资金投入。去年,省林业厅积极协调有关部门,争取发展资金,对珍贵树种造林每亩补助1500元、补植造林每亩补助500元。这是近年来省级以上造林补助的最高标准。不少市、县(市、区)抓住时机,制定出台相应扶持政策,有力保障了珍贵树种发展的顺利推进。如台州市本级每年安排专项资金2500万元,用于珍贵彩色森林建设;桐庐对珍贵树种新造林每亩补助6000元、补植培育每亩补助2500元;慈溪对珍贵彩色树种补植每亩补助1500元,对骨干道路、一类河道两侧和镇村通道两侧生态林带优化提升每亩补助2500元至2万元,并开展珍贵树种进百村行动,市与镇按1:1比例出资采购苗木;宁波市鄞州区采取政府“全额投资、工程推进”的办法,去年投入2亿元完成6个高速入口珍贵彩色森林建设,并对珍贵树种造林连续3年每年每亩补助抚育费140元;长兴对珍贵树种示范村每个补助6万元、珍贵树种局长示范林每亩补助600元、珍贵树种示范单位每个补助1万元;嘉兴秀洲区对珍贵树种发展示范点和示范单位,分别给予10万元和5万元补助。
  种植珍贵树离不开典型示范。目前,省里已确定12个县(市、区)为珍贵彩色森林建设示范县(市、区),加上建德等4个国家森林经营样板基地、国家珍贵树种培育示范县(市、区),总共有16个县(市、区)。同时,省林业厅部署开展了3个“1000”珍贵树种发展示范行动,即建设1000片局长示范林、1000个示范点、1000个示范单位。去年,全省建成局长示范林213片、7.8万亩,示范村193个、新植珍贵树172.6万株,示范单位187个、新植珍贵树84.8万株。
  各地也积极开展珍贵树种发展示范行动,逐步形成“一市一个示范县、一县一条景观带、一镇一片示范林、一村一片护村林”的示范体系。如建德大力推进全国珍贵树种培育示范县(市)建设,积极探索珍贵树种集约培育经营等六种模式,在全国15个示范县建设中期评估中排名第一,得到国家林业局的充分肯定;开化以林场、林业开发公司为依托,建成光皮桦、红豆杉、浙江楠等各类珍贵用材示范林1万余亩;仙居以全域景区化为目标,分年度开展珍贵树种造林和补植改造, 2016年实施珍贵树种补植改造1.26万亩,总投资达900万元。
  种植珍贵树要确保种得活。为保障珍贵树种造林质量,各地积极探索珍贵树种造林市场化运作、工程化建设、规范化管理模式,加快培育营造林市场主体。截至目前,全省已认定绿化造林设计、施工、监理资质企业1026家,杭州、湖州、温州、台州、舟山等地已基本实现营造林项目招投标全覆盖,将作业设计、苗木采购、施工监理、检查验收等各环节全部纳入招投标中心公开交易,宁波已连续多年委托第三方对全市营造林生产情况进行抽查验收。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