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李军
本报讯 近日,遂昌县吹响发展经济薄弱村集体经济的“集结号”,在全省率先出台集体经济薄弱村三年“脱贫”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根据《行动计划》,力争到2019年底全县所有村年度总收入达10万元以上且经营性收入达5万元以上,97个省定集体经济薄弱村全部转化。
为实现以上目标,遂昌县提出了强化组织保障、完善考核激励、建立联系制度、加强工作指导、加大资金扶持、强化监督监管等六项保障措施。目前,该县已成立以县委书记、县长为组长的扶持经济薄弱村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并将扶持经济薄弱村发展集体经济列为县委、县政府年度重要工作任务。
为实现集体经济薄弱村三年内“脱贫”,遂昌还以农村集体资产、资源、资金等要素有效利用为抓手,通过以下六个模式因地制宜地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一是盘活资产。鼓励经济薄弱村盘活闲置或低效使用的会堂、学校、村办公场所等各类集体存量资产,在不改变集体建设用地用途的前提下,允许经济薄弱村对地上建筑物及其他附着物依法依规进行改建、扩建、翻建。鼓励经济薄弱村通过入股、租赁等方式流转集体建设存量用地。积极鼓励经济薄弱村开展以村庄整理、空心村整治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其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周转指标优先用于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二是发展物业。对于区位和资源条件较好且有存量资产或发展空间的经济薄弱村,充分利用现有支农惠农政策,引导和鼓励其在本村开发建设村级物业。三是发展产业。对于农业产业资源比较丰富的山区经济薄弱村,采取发展中蜂、中药材、高山茶、特色养殖等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四是光伏发电。在有条件的村,政府、企业及村联合投资人,协调金融部门提供小额贷款,建设屋顶(大棚)光伏发电项目,或农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以电费为稳定收益。五是农旅融合。引导经济薄弱村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农家乐、居家养老、文化创意和运动休闲等乡村旅游产业,适度开发旅游景点,在带动经济薄弱村产业转型、环境优化和农民增收的同时,增加经济薄弱村的旅游休闲服务收入。六是抱团发展。村与村抱团,资源互补,联合开发项目。整乡(镇)推进,全乡(镇)所有村联合发展,以大项目推进发展。全县抱团,借助遂昌县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有限公司、浙江遂昌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平台,充分利用集体或农户的土地、山林等资源,以股份合作等形式,开发发展一批联建物业、现代农业示范项目,以增加集体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