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红专
衢州市龙游县詹家镇种粮大户2016年粮食种植面积7700亩
他16岁开始包田种粮,从一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普通农民到如今成为衢州市承包面积最大的种粮大户。他便是龙游县詹家镇夏金村的种粮大户董红专。董红专规模种田始于2003年。2008年3月,董红专牵头成立了红专种粮合作社,种粮规模也逐年扩大。2016年他承包耕地4210亩,实现粮食总产3395吨,出售商品粮3385吨,成为衢州市承包面积最大的种粮大户。为此,他获得了“全国种粮售粮大户”荣誉。
老董的现代化“种粮经”,从催芽育种开始改写。“机器自动将催芽温度控制在36℃至37℃,就像电饭煲焖饭一样方便。”投资50万元建起的育秧智能温室,成为老董的得意之作。有了温室,任何天气下都可以没有后顾之忧地按照计划进行育秧了,“育出一批秧苗可够200多亩田进行机插”,董红专说,智能温室在3月份育出8批秧苗,除了供应给自家承包的2000亩早稻田,还负责给4家种粮大户送早稻秧。智能育秧比传统育秧提早10天,为春耕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7月大忙,是董红专的联合收割机派上大用场的时候。一片片稻子进了收割机的“大口”,就变成了一担担金灿灿的稻谷。
谷子从田间收上来,下一个步骤就是烘干。在红专种粮合作社的仓库里,由8台“大家伙”组成的烘干机组显得格外醒目,一袋袋的稻谷从投料口放入,经过17个小时的自动烘干后,就会成为真正的“丰收粮”。
收割机、耕作机、插秧机、烘干机、拖拉机和药械机……董红专先后投资1000多万购置了全套农机设备,实现了从育秧、耕作、田间防病治虫到收割,再到烘干的全程机械化作业,极大地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生产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加了种粮收入。
为了进一步提高种粮效益,2012年,董红专注册了“红专”大米商标,投资500万元从江苏常州购进了一套日加工能力达60余吨,能自动完成稻谷脱壳、碾米、筛选、抛光、装袋的生产设备,建设了2000多平方米的粮食加工中心,形成了粮食产、供、销环环相扣的产业链。他还在衢州开设大米专营店,并在嘉兴、金华、丽水、温州等地设立“红专大米总经销门市部”,进一步打响了“红专”品牌的知名度。
董红专还把自己的粮食生产经验向社会推广,大力宣传国家粮食生产优惠政策,宣传和示范测土配方、综合防治等生产技术,向农户提供植保技术服务,辐射推广新型农业机械200多台套,突出水稻机插工作重点,推广水稻插秧机100台,切实发挥了粮食生产大户的作用。
在他的带动和服务下,他所在的夏金村2600亩农田,村民在外打工不忘种粮,全村种植双季水稻面积2400亩、单晚 200亩,2014年实现粮食总产2040吨,成为龙游县重点产粮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