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4版:浙江种植业

  •   金银燕
    绍兴市越城区陶堰镇种粮大户2016年粮食种植面积4666亩
      在很多人印象中,种粮大户的形象是“面朝黄土背朝天”,但是陶堰镇种粮大户金银燕却操作着现代化机械设备,用科学种田,用技术种粮,展示出了现代农民的新形象,创造出了一个个新农业故事。
      金银燕1986年毕业于金华供销学校,一直从事农资经营。2006年开始进行的一场实验,才让他萌生了种粮的念头。当时农民种粮过程中存在盲目用肥施药等问题,同时种粮机械化水平不高,很多技术没有运用到田间地头。为此,金银燕决定通过自己亲身实践,摸索出一条现代化种粮之路。
      2009年,金银燕在陶堰镇茅洋村承包了260亩土地,成立了绍兴县民乐粮油合作社,开始了他的种粮事业。
      金银燕种粮改变了传统的种植模式,作业过程机械化,生产效率高,劳动强度低,粮食亩产高。有了机械化设备,受制约因素就能减少,效率大大提高。金银燕的民乐粮油合作社有3台收割机,5台拖拉机,18台烘干机,13台插秧机。承包土地面积从2009年的260亩扩大到2016年的2556亩,粮食复种指数180%以上,全年粮食复种面积4666亩,平均亩产469公斤,总产量2189吨,投售商品粮约2179吨,投售率99%,种粮净收入约130万元。
      金银燕积极与省内外农科院联姻,引进水稻优良新品种,新技术。水稻生产实现精准化作业。做到用种精准——根据品种、季节定量;施肥精准——根据土壤肥力、品种特性、生育期、气候条件合理搭配氮磷钾比例进行定量、定时施肥;用药精准——实时检查田块病虫草害发生情况,对症下药,做到绿色防控与农药防治相结合,以预防为主,防治为辅,极大地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量。摸索稻鸭共育,稻田养黄鳝等种养模式,减少农业投入品使用量,改善稻米品质,实现优质优价,提高种粮效益。
      金银燕种粮示范与服务相结合,以合作社为依托,每年组织社员培训2次以上,对水稻新品种的栽培技术、科学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进行培训,实地指导农户,今年为农户提供技术参考600多人次,组织社员考察观摩6次,300多人。同时开展为农户代催芽、代育秧、代烘干等服务。
      金银燕种粮实现全产业链生产,从农业投入品的采购开始,到生产、仓储、加工销售,实行全产业链生产。积极开展稻米深加工,拥有日加工大米70吨的流水线一套,“一只鱼”等大米注册商标5个,在市区设有品牌优质大米专卖店,在浙江供销超市50个门店设有专位,年销售额500多万元,大大提高了大米的附加值。
      金银燕为农民利益鼓与呼。随着粮食生产规模化、机械化的推进,设施用地成了种粮大户的一道难题,在省人代会上,他提出了《关于保障农业设施用地的建议》等多条建议,得到了有关厅局的支持。去年强台风灿鸿过后,对绍兴的早稻生产造成严重损失。他积极与保险公司协商,协助种粮大户理赔。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