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杭州召开的全省市场监管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指出,2017年我省要全面实施“餐饮业食品安全提升工程”、“放心餐饮”创建、食用农产品电子追溯体系建设、食品摊贩综合治理工程、“国际标准省标化”试点等。以高压态势抓执法,以全程防控建天网,以双基规范强基层,以创新治理抓共治,确保百姓饮食用药安全。
打造食品药品安全“样板” 让百姓吃得放心
会议透露,今年我省将实施“放心消费在浙江”行动计划,打造一批放心肉、放心菜超市和放心餐饮示范店,为老百姓提供安全放心的食品,打造食品药品安全的“浙江样板”。
2016年,我省食品药品监管系统以“群众满意”为标尺,“民”字为本办实事,食品药品安全满意度逐步提升。据第三方调查统计,我省群众对食品、药品的满意度分别连续5年和7年保持上升。
过去一年,我省还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农贸市场、餐饮单位、学校食品安全着手,办好民生实事,并通过信息公开,增强公众食品药品安全“获得感”。2016年,浙江省“食品药品安全信用信息公示平台”共发布产品抽检、黑名单、行政处罚和违法广告等信息88期、2.15万条次。
在“放心餐饮”方面,2017年,我省将新建大型、特大型餐饮单位和学校、养老机构食堂等六个业态“阳光厨房”2000家,继续推进网络订餐“净网行动”,清除无证和脏乱差餐饮单位上网供餐。
努力实现供应链全流程监管 让“菜篮子”更放心
会议指出,我省将促进市场主体建立和完善质量追溯系统,实现从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储运、销售到公众消费使用,整个供应链全流程的监管和质量追溯。
据悉,2016年我省全面推进城区农贸市场快速检测、质量追溯“双体系”建设,建立全省统一的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安溯网)。全省745家城区农贸市场中,622家建成“双体系”,建成率83%。
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将“加快建立食品药品质量追溯制度”列为重点工作。我省将利用信息化手段和移动互联网技术,建设高效安全、实时监测、智能预警的智慧监管云平台,开展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关键控制点实时监控,建设供应链信息管理和追溯平台,实现整个供应链全流程监管和质量追溯。
2017年,我省还将实施食用农产品电子追溯体系建设,切实推进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规范化建设和农贸市场提升工程,创新“光支付”等追溯手段,300家以上城区农贸(批)市场建成电子追溯体系。
让监管跑到风险前面 推进食药“国际标准”
食品药品的生产、消费链条不是个体的,而是区域的、全国的、甚至全球的,一旦发生安全事件就可能产生广泛的“食害”“药害”。会议提出,我省要开展食品药品质量提升行动,以标准化引领产品质量、企业发展以及食品药品产业转型。
食品药品安全是天大的事,必须始终绷紧食品药品安全这根弦。推行“国际标准”,打造一批示范企业,让监管跑到风险前面,是我省绷紧食品药品安全这根弦的重要一步。
2017年,我省将在杭州、宁波、台州等地组织“国际标准省标化”试点,选择一批大型商超、食品生产企业和产业集聚区域,探索采用国际食品安全标准,创建“放心肉菜超市”,实施从田头到餐桌的全程质量检测和产品追溯,创建食品安全“国际标准”示范企业和区域品牌。
为了让“监管跑在风险前面”,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我省初定于今年3月至6月组织开展以畜禽水产“两禁一超”、网络食品经营、掺杂使假、保健食品会议营销等为重点的“百日严打”专项行动,以深挖行业共性隐患和“潜规则”问题,推动食品药品安全态势根本好转。
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 提升药品质量安全水平
会议透露,2017年,我省还将全面深化药械审评审批制度改革,推进“放管服”,提升“浙江制造”药品质量安全水平。
2016年,我省创新医疗器械审批审评“绿色通道”,审批提速30%,医疗器械产品注册数突破8000个;启动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和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工作,目前已有51家企业对261个药品文号启动一致性研究,43家企业上报107个品种190个品规参比制剂备案。据统计,2016年1-11月,我省规模以上医药工业总产值1242.3亿元,同比增长8.8%;实现利润和利税总额分别增长40.9%、33.0%,高于我省工业面上24.6和21.2个百分点。
2017年,我省食药监系统将加快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深化“四张清单一张网”,做好权力清单“瘦身”、责任清单“强身”,构建“一次办结”机制;持续开展“双精准”服务活动,推动形成一批在国内有重大影响力的食品医药园区、企业和品牌。 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