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悠悠 章中林/文
拜年,如今在城里已经没有了味道。虽然短信拜年,微信拜年,视频拜年一个跟着一个涌现,但我始终觉得它缺少了些什么。“人到人情到”,这是儿时乡亲常说的一句话,我也认为这才是真正有味道的拜年。可以说,拜年是乡村正月里一道不老的风景。
每年大年初一,拜年的序幕就拉开了。首先给爷爷奶奶和父母拜年。爷爷奶奶高兴得合不拢嘴,总会塞一个红包。里面一般是折得整整齐齐的一元或者两元钱。那可是我们渴望已久的,因为父母对这个压岁钱一般不会干涉,我就可以买自己喜欢的漫画书、火药枪之类,到小伙伴面前炫耀了。
吃过饺子,父母会带着我们去拜本家的长辈。长辈们看到我们,都会刮着我们的小脸,对我们欢喜地笑着。有时,他们会说一说我的衣服漂亮,问一问我的学习情况。他们一边夸着我聪明,一边还会把花生、瓜子、糖果往我的新衣服里塞。还没有拜几家,衣袋里就装不下去了,我就乐颠颠地跑回家。
正月里,家家户户的大门敞开着,红红的对联映着一张张喜气的脸,人人是那么快乐幸福。我从村头拜到村尾,一般要几个小时。这拜长辈是一家都不能落下的,不然会被人认为是不懂礼数。这样的拜年,虽然辛苦,心里面还是暖暖的,甜甜的。
初二一般是拜亲戚,我们一般是去大姨家。那时,每家的生活都比较拮据,能带的无外乎那么几样:一斤糖,一条糕,一斤双果或者一斤柿饼之类。虽然都是不怎么值钱的东西,但是礼轻情意重,每一个人都欢欢喜喜的。到大姨家,她会先塞一个红包给我,再给我们做一个点心——打几个荷包蛋,泡些冻米。吃完点心,孩子就在一起打火药枪,放鞭炮,弹弹子,滚铁环,大人们坐在一起剥剥瓜子,叙叙旧,说说收成,讲讲新年打算。无论谈什么,大家的脸上始终洋溢着欢笑,空气中始终充满着醉人的温情。开饭了,父亲和大姨夫会温一壶酒,边吃边唠;而大姨总会把我最喜欢吃的牛肉和猪肚之类往我碗里夹,堆得一碗头。我往往会吃得肚子浑圆,打着饱嗝才回家。
儿时,乡村拜年是有味道的。它是那么甜蜜,那么浓烈,那么喷香。那淳朴的邻里乡情,那醇厚的乡村年味,轻轻地尝一口,我就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