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七色土

我的“春晚”情

  □生活时空 刘小兵/文
  每逢春节,春晚的话题就会被人们反复提及。创办于1983年的春晚,多年来,一直以雍容华贵、磅礴大气的精彩演出,被誉为海内外炎黄子孙年三十夜最华美的节日大餐。
  小时候,每到春节,除了放鞭炮、吃美食、围着大人要压岁钱外,最喜欢的就是团聚在热气腾腾的餐桌边,边吃年夜饭,边兴趣盎然地和家人一起观看春晚。
  看过许多年的春晚,其中让我觉得最有正能量的是1984年春晚。那年,张明敏一曲《我的中国心》,唱得我热血沸腾。那朴实的歌词,铿锵的旋律,真挚的演唱,一下打动了亿万观众的心。一夜之间,《我的中国心》传遍了大江南北,甚至飘洋过海,在海外华人中也迅速掀起了一股传唱爱国歌典的热潮。这首经典歌曲,在当时极大地增强了中华民族的民族自豪感,表达了炎黄子孙对伟大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
  最青春阳光的一届是1987年春晚。费翔演唱的《故乡的云》和《冬天里的一把火》,一下把我们带入到温暖的故乡和热情似火的爱情世界。特别是他俊朗的模样、帅气的舞姿和迷人的眼睛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时间,费翔的歌声飘满大街小巷,在年轻人中传唱,许多年轻人甚至模仿起他的穿着和发型。
  最让我捧腹的是1990年春晚。由陈佩斯、朱时茂表演的小品《主角与配角》,通过一抑一扬的正反对比,为我们呈现了两个性格迥异的主角和配角。陈佩斯诙谐夸张的表演,把一个投机钻营又不甘人后的配角演活了,朱时茂以冷静沉稳的表演,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机智勇敢的主角形象。在笑声中,也留给我们思索:人生场上,我们许多时候既是主角,也是配角。但无论主角配角,我们都要以一颗平常心坦然面对,只有认清自己的角色定位,才能让自己的人生绚丽多姿。
  而最值得回味的是2014年春晚。歌手王铮亮的《时间都去哪儿了》,唱出了人们对时光的无比流连,对岁月的深情回味。朴实无华的歌词,借对时间的感慨,热情歌颂了人间亲情,在缓缓音律里,听着那娓娓歌词,不觉会让人追忆逝水年华,感慨时间的宝贵,感叹亲情的可贵。
  看着春晚,品着春晚,伴着春晚,那些流年里的经典台词,那些流淌在岁月深处的优美旋律,那些飘荡在荧屏内外的欢歌笑语,那些珍藏在脑海中的不朽形象,代表着一个个远去的时代,传递着人间的脉脉温情,演绎着社会的沧桑巨变。如今,每每想起春晚,仍让我品味、让我感动、让我深深怀念!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