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9版:食品药品安全

这五年,浙江这样守护百姓舌尖安全

  2016年底,省政府印发了《浙江省食品药品安全“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全面谋划了五年内食品药品监管格局。
  规划指出,“十三五”期间我省将以“三网六体系”为总构架,全面实施食品药品安全战略,深化改革创新,加快构建法治化、专业化、现代化、社会化的食品药品安全治理体系,提升食品药品安全现代化治理能力,助推食品医药产业健康发展,实现浙江食品药品安全水平、科学监管水平和食品医药产业发展水平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防控结合抗风险
  近年来,我省食品安全形势稳定趋好,但存在的问题仍然不少,食品安全突发事件时有发生。变“事后监管”为“事前介入”“事中干预”,是此次“十三五”规划在理念上的重大革新。规划提出强化风险监测预警,建立健全覆盖食品安全风险、药品化妆品不良反应、药物滥用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监测体系,构建功能完备、标准统一、信息通畅、资源共享的风险监测平台。
  规划指出,我省要拓宽风险监测覆盖面,科学划分食品安全风险等级,建立覆盖所有县级行政区域并延伸到乡村的风险监测体系,“十三五”期末覆盖种植养殖、生产加工、流通、餐饮服务各环节,以及所有食品、保健食品种类,食品安全标准中的项目,使“十三五”时期风险监测食品样本量达28万件,达到与发达国家相当水平。稳步提高食品检验覆盖率,“十三五”期末食用农产品抽检覆盖率达到3.5批次/千人,食品抽检覆盖率达到4.5批次/千人。
  同时,要扩大监测哨点医院数量,新培育发展30家食源性疾病监测示范医疗机构,将食源性疾病监测覆盖所有县级行政区域;完善食源性疾病监测项目,将监测项目涵盖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疾病暴发监测、疾病负担调查、学生缺课监测和药店腹泻类药物销售监测等。“十三五”时期,我省还将绘制重点食品污染谱系图,加强对污染量大、健康危害严重的毒性物质的系统监测,掌握重点地区特异性污染状况。
“智慧监管”可溯源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海战术已不能满足新形势下的监管需求。我省2015年启动食品药品“智慧监管”工程,以“一个中心七大平台”为框架,包括1个省级数据中心,审评审批、信用管理、实时监控、产品追溯、行政执法、公众服务和综合管理等7个应用平台。截至2016年底,省级食品药品“数据中心”一期建设已完成,有10个市建立食品药品数据交换共享节点,实现数据交互。目前,省食品药品监管局正对智慧监管“数据中心”现有的数据进行挖掘,探索食品药品质量安全数据的分析应用模式和方式,通过定期汇集、挖掘、分析现有数据资源,动态了解我省食品药品行业总体状况,包括企业、产品及从业人员等基本情况,可以利用可视化图表直观反映各地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开展情况。
  规划在此基础上,对智慧监管平台下一步建设内容和方向做了进一步明确:利用信息化手段和移动互联网技术,建设高效安全、实时监测、智能预警的智慧监管云平台,加强食品药品全过程监管。开展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关键控制点实时监控,建设食品药品供应链信息管理和追溯平台,促进市场主体建立和完善食品药品质量追溯系统,实现食品药品从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储运、销售到公众消费使用整个链条全流程监管和质量追溯。
  规划还提出,要实施食品(含保健食品)安全全过程可追溯项目,形成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食品质量标识和食品安全监管的覆盖,粮食及制品、畜肉及制品、禽类、蔬菜、水果、水产品、豆制品、乳制品、食用油等主要食品追溯覆盖率达95%以上,绿色食品100%纳入可追溯体系。完善临近保质期食品销售管理制度,落实过期、召回、不合格等不安全食品无害化处理制度。
规范网络订餐
  网络订餐作为一种新型的餐饮消费形式,只有疏堵结合,创新监管才有根本出路。规划特别提到了网络餐饮这种新业态,指出要加强食品经营新业态的市场准入管理,完善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监管机制,推动餐饮企业完善质量管理体系。
  据悉,2015年省食品药品监管局联合省通信管理局,出台了《浙江省第三方平台网络订餐监督管理规定》;2016年,又开展了为期半年的网络订餐“净网行动”,共立案查处11起网络订餐第三方平台违法行为,取缔无证入网餐饮单位1720家。
  接下来,我省将推进食品经营单位食品经营许可系统与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资质审查系统的对接,使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掌握餐饮服务单位基本信息,提高入网餐饮单位资质审查效率。此外,还将加强食品安全“净网”行动的力度,通过打击一批、曝光一批违法违规经营的第三方平台和实体经营餐饮单位,规范网络订餐行为,确保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落实到位。
新三年行动守护校园食品安全
  作为“一家”之长,除了“家里”的厨房,最操心的就是学校的食堂了。规划提出,深化“千万学生饮食放心工程”,开展学校食堂量化分级的晋位升级,防控学校食品安全风险。
  2013年,省政府把实施“千万学生饮食放心工程”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省食安委部署开展了2013-2015年行动。到2015年底,全省学校大宗食品统一配送(或定点采购)率达98.4%;学校食堂全部达到C级以上,其中A、B等级率达81.5%;校内商店品牌超市进驻率达83.1%;学校饮用水城镇管网接入率达99.1%;中小学生食品安全知识知晓率达94.4%。
  此次,规划继续制定了从2017年至2019年的三年规划,提出一系列新的要求:到2019年,学校各项机制及师生监督组织建成率达100%;学校大宗食品统一配送或定点采购实现全覆盖;就餐人数300人以上的学校食堂量化等级B级以上比例应达90%以上,全省学校“阳光厨房”建成率达70%;品牌超市入驻比例达90%以上;全省中小学校加热保温水、直饮水系统实现全覆盖;中小学生食品安全知识知晓率稳定在90%以上……
  数据提升的背后,都坚定不移地指向同一个目标:实现学校食品安全“组织管理、大宗食品采购、食堂管理、校园商店及校园周边治理、饮用水安全监管、饮食教育、责任保险”等方面规范化、长效化,全面提升学校食品安全工作水平。
  体制机制的完善,将一项项专项行动升格为长效常态的监管手段。正如校园饮食放心工程的再次深化,“十三五”期间,我省的食品药品监管将从专项治理走向常规治理,更注重长效化。 石安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