缙云县农业局的吴伟昉、丁南森来稿说,今年各地都将进行村级组织换届选举,村干部和群众的心态动向,值得引起各级领导的关注。
一是存有“稳”的心态。所谓“稳”,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有的村干部认为自己亲戚多,“硬”票多,继续当选十拿九稳;有的认为村里适宜当干部的人选少,竞争对手少,自认为“这块小天地”少不了他,滥竽充数也能当下去;有的虽然近年创业有成,掌握一定财富,但市场竞争激烈,想退出商场“跳槽”到政治舞台,认为凭财力也能赢得一片民心。另外,在集体经济收入少、村里开支难兑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村,一些村干部对是否能继续当选持无所谓态度。
二是存有“怕”的心态。主要有三种情形:一怕村里的好干部落选;二怕素质差的村民夺权;三怕自己族人没人当选,受“朝中无人”之苦。这“三怕”的共同点都出现在家族派性思想严重、风气不正的村。
村级组织换届工作直接关系今后农村稳定和经济社会发展,是当前农村工作中的重点、热点和难点之一。根据目前村级组织换届前的上述心态和动向,建议采取“三个抓”:
一抓信息。及时掌握目前农村有关换届选举的思想动态和可能出现的情况。乡镇(街道)干部要主动深入农村、农家,主动接触不同层次的农民群众,运用灵活的工作方法进行调研,及时掌握村干部和群众在选举前的心态和动向,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引导工作。
二抓宣传。要利用墙报、黑板报或手机短信、微信等进行引导,并进行广播宣传,使与选举有关的法规知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同时,充分发挥农村当地“三老”(老代表、老干部、老党员)的作用。他们是农村中的老骨干,相对来说经历多、威信高、原则性强、有主心骨,也有一定号召力,让他们现身说法,讲一讲当村干部需具备的条件,应承担的义务和职责,不能只图虚名、空占位置,避免一些想当干部而不具备条件的人盲目竞争。同时,也使村民们进一步认清哪些人可以当村干部,依法选好村干部。
三抓“淡化”。以往村级组织换届选举的经验表明,选“村官”是换届前夕村干部和村民议论的热点问题,但议论过于热烈和集中往往会适得其反,不仅影响生产,而且影响换届选举。因此,要把引导工作做细,使每个村民既积极参与换届选举,又要“淡化”换届选举,把村干部和村民的注意力引导到发展生产上。比如,在这段时间组织召开一些种养业典型现场会、致富经验交流会等等,展开一些诸如今后发展规划,如何把草根创业抓出特色,怎样发展集体经济等讨论,把对换届选举的关注掌握在合适的度上,同时又能集中精力发展经济,做到两不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