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

改革风劲好扬帆

——三家主体的改革实践

  □见习记者 李军
  “农民的承包地有了‘二代身份证’”“变成股东后,每年都能得到一笔分红”……2016年,浙江着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从夯基垒台到立柱架梁,吹响了全面深化“三农”改革的号角,可谓风劲帆扬正当时。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我省农业农村发生了哪些变化?农民群众、农业经营主体从改革中获得了哪些红利?近日,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土地来确权,吃下定心丸
  这些年,兰溪市兰江街道大路口村村民杜承东除了出门打工有一笔工资收入外,还把家里的2亩多承包地流转出去,按每亩租金600来元计算,一年的土地租金收入也有1000多元。
  老杜所在的杜村自然村有600来个村民、600来亩耕地。和老杜一样,现在,那里外出人员的承包地基本上流转出去了。老杜说,尽管土地流转出去后他可以安心在外打工,但他和家人还是有一份担忧。由于各种原因,老杜的承包地存在面积不准、四至不清等问题。“就怕时间一长,这些问题讲不清楚,会引起纠纷。”
  从2016年4月开始,大路口村开始全面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这对我们来说,真是件大好事!”从村干部那里听到这个好消息,并了解了相关政策后,老杜就想快点拿到新证,可以早日吃下“定心丸”。“老证上,我家的承包地是3.5亩,国家征用1亩后,还有2.5亩。在土地确权中,经过有关部门精准测量,面积是2.8亩,比原先多了0.3亩。”老杜说,他仔细核对村干部拿来的表格后,于当年12月16日和发包方——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签订了新的土地承包合同。“新合同上,地块名称、编码、面积、位置等写得清清楚楚,这下再流转给别人,就有凭据了。”他说,合同签好后,原先悬着的那颗心终于落下了,“要是再遇到纠纷,我就可以凭证说话了。”听得出来,老杜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满心欢喜。
【全景】2015年6月,我省正式启动新一轮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据统计,截至2016年底,全省2.348万余个行政村已开展确权工作,占需确权村总数的97.98%;完成承包地测绘643.8万户,占家庭承包经营农户数的80.13%;1341.94万亩家庭承包经营耕地已完成实测,实测地块原合同面积1051.40万亩,完成率63.02%;4915个行政村完成审核公示,完成率20.47%。
成员变股东,分红得实惠
  “我们已尝到村级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的甜头。”今年元旦前夕,杭州市萧山区北干街道施家桥社区党委书记沈金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2013年,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在村级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的基础上,通过现金配股、增容扩股,进一步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集体成员成了“股东”。“2013年,施家桥股份经济合作社在建造社区综合楼时,因为资金不足碰到了难题。社区领导班子成员经过反复讨论,最终决定实施现金配股方案,并召开现金配股方案试点动员会。”沈金源说,现金配股方案指的是采取股东现金入股的方式增容扩股,以此解决融资难。在具体实施中,他们根据配股方案,坚持公开公平的原则,并实行“三限”管理,即限定配股对象,配股对象仅为本经济合作组织成员;限定配股金额,每人限配1万至4万元;限定配股性质,不作为原始股,不得转让、赠予,但可以依法继承,每年根据集体经济收益情况进行分红。
  “大家只要拿出一笔现金入股,不但可以建起大楼,而且可以分到股息。”动员会上,沈金源向经济合作社成员使劲“吆喝”现金配股的好处。“动员会召开后,大家的积极性很高,这样一来,造楼的资金难题就解决了。”“目前,入股的有600来人,按照年分红率10%、以原有资金收益率5%的标准测算,2016年参加配股的合作社成员每人可以拿到现金分红4000元。”沈金源说,这项改革,不仅解决了“融资难”,进一步壮大了集体经济,还让经济合作社成员享受到产权改革带来的红利,“真是一举两得!”
(上接第1版)
  【全景】我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领跑全国。早在2015年底,全省就在全国率先基本完成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截至目前,全省29497个村经济合作社完成股份合作制改革,占总村(社区)数的99.4%,界定社员股东3527万人,量化资产1151亿元。在此基础上,我省通过各种新模式、新方法,在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同时,让更多的农户得到实惠。
电商做“引擎”,改革谋发展
  近年来,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寻求突破成了我省不少茶企的发展之道。
  “公司成立于2008年8月。近年来,我们将淘宝、天猫等电商平台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引擎’,通过公司化运作,只用了3年时间,企业经营的茶叶就成为电商平台茶叶主导品牌,获得了广大顾客的认可。”杭州艺福堂茶业有限公司企划部经理钱一强告诉记者,不断改革创新,着力延伸茶叶产业链,是“艺福堂”成功的秘诀。“为提高茶叶附加值,公司加大力度打造‘艺福堂’品牌,专门组建了一支以茶学、药学硕士、博士为主力的研发队伍,在茶叶的研制工艺和深加工上下功夫。”钱一强说,截至2016年底,公司经营商品达1000余种,其中,西湖龙井茶、法兰西胎玫瑰等产品的销量居淘宝和天猫首位。
  “此外,为让茶叶的价格真正实现大众化、亲民化,公司直接与茶叶原产地茶农合作,通过削减中间环节,将更实惠的茶叶呈现给顾客。”钱一强说,2016年,光“西湖龙井”,公司就收购了约80吨,尽管收购价比市场价稍高,但由于中间环节减少,在助茶农增收的同时公司也受益。
  保障产品质量安全是关键。“为了严控质量,公司从基地开始,对茶叶品质层层把关,进行包括原料检测、过程检测、成品检测、出厂检验、第三方检验在内的五道检测(验)。”钱一强说,此外,公司还采用“三泡三尝”、七天无理由退换货且包来回邮费的方式,消除顾客的后顾之忧。
  电商搭台、打造品牌、精深加工、严控质量,这些正是“艺福堂”在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探索。“新的一年,‘艺福堂’将继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尽最大努力为顾客服务,做真正有态度的健康茶。”钱一强说。
  【全景】近年来,我省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围绕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精准发力,不断提高农业供给质量、效益和安全水平,取得了显著成效。越来越多的浙江农业经营主体,通过“互联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种养结合等方式,在改革中不断发展壮大。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