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蔡希师
本报讯 记者从正在举行的省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上获悉,代省长车俊作了政府工作报告,并公布了2017年十方面民生实事,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基本实现全覆盖、加大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力度、实现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全覆盖、新增农村文化礼堂1000个、新建3000个农村电商服务站等被列入其中。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16年,我省按照“开局之年抓大事”的理念,推动重大改革开放创新举措落地,经济转型升级取得新进展,预计全年生产总值4.6万亿元,增长7.5%左右。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推进农村“三权到人(户)、权跟人(户)走”以及农村生产、供销、信用合作“三位一体”改革和户籍制度改革,全面建立耕地保护补偿机制,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加快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积极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浙江渔场修复振兴和海上“一打三整治”,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长2.8%,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加力打造美丽中国浙江样板,通过全面推进治城治乡,积极打造珍贵彩色森林,新增珍贵树木2099万株、珍贵彩色森林20.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60.96%。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培育美丽乡村示范县6个、示范乡镇100个、特色精品村300个、美丽庭院1万个。民生福祉持续增进,新建成农村文化礼堂1568个,完成异地搬迁4.5万人,其中地质灾害搬迁4760人,农村危房改造20559户,城镇危险住宅房屋解危15665幢。
报告提出,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也是本届省政府的收官之年。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浙江实际,建议2017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确保生产总值增长7%以上,争取更高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果。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17年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业绿化、农村美化、农民转化。围绕“吃得安全、吃得放心”,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统筹抓好土壤污染防治、化肥农药减量等工作,大力发展绿色种植、绿色养殖等高效生态循环农业,推动粮食生产功能区、现代农业园区和重要农产品保护区向绿色发展转型。积极培育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和“农创客”等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加快建设绿色农业强省。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市县长责任制和“大粮食安全观”,建设高水平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加强农村环境整治,大力推进美丽乡村、美丽田园建设,积极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县、旅游风情小镇和休闲旅游示范村,力争有2000个村成为A级景区。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加快打造农业全产业链,积极推进“互联网+农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深入推进“三权到人(户)、权跟人(户)走”改革,加大宅基地空间置换力度,把愿意进城的农民转化为市民,把愿意留在农村的农民转化为新型职业农民,不断提高农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