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9版:人物

“为农户排忧解难是我最快乐的事”

——记浦江县农业局蔬菜办主任高安忠

  •   □见习记者 杨凌紫 文/摄
    人 物 速 写
      高安忠,男,1971年出生,中共党员,高级农艺师,现任浦江县农业局蔬菜办公室主任。自负责浦江县瓜菜技术推广工作以来,高安忠抓项目、攻技术,引导农民发展高山蔬菜,带头建设瓜菜科技示范基地和保障型蔬菜基地,同时促进当地草莓和食用菌等特色新兴产业的发展。在他和同事的努力下,目前浦江县高山蔬菜种植面积达2.6万亩,建成保障型蔬菜基地2190亩,推广瓜菜穴盘育苗、嫁接栽培、绿色防控、避雨栽培等多项新技术1.2万余亩。
      冬日严寒、万物凋零,但记者走进浦江县新绿蔬菜专业合作社的大棚里,看到的却是一派绿意盎然,各种瓜菜长势甚好。除杂草、施肥、收割……合作社员工正有条不紊地忙碌着。高安忠告诉记者,别看合作社现在井然有序,去年,它还面临着运营艰难的困境。
      据介绍,新绿蔬菜专业合作社占地260亩,田间管理需要雇用十多名工人。过去,合作社一直采用按日给工人计酬的方式,即每日工作8小时,固定支付100-150元,但是这种方式的弊端越来越明显。“有些工人偷懒、效率低,做满8小时就走,种出的蔬菜品质不够好,合作社出不了效益,甚至亏损,还怎么干下去!”合作社负责人王东升满面忧愁地向高安忠“诉苦”。
      高安忠听了也很焦急,蔬菜规模化种植普遍存在人工成本高,农户收益低的问题,管理模式若不改进,蔬菜规模化种植在浦江县难以开展。一回到办公室,高安忠就开始查阅有关农作物规模化种植管理资料、学习其它地区相关管理经验、反复计算各种管理模式的成本和收益,他忙活了好几个星期,终于摸索出了一套新的管理模式:以丝瓜为例,由蔬菜规模化种植基地负责人提供种子、肥料等原材料,工人负责种植,最后以1.6元/公斤的订价支付工人酬劳,这样工人可多劳多得,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新绿蔬菜专业合作社实施新管理模式一段时间后,王东升又来找高安忠了,不过这次他的脸上洋溢着喜悦。“高主任,你的点子真不错!工人们早上五点就下地干活,天黑了还在忙,管理蔬菜更精细了。现在田间管理我基本不用愁,只要找好销售路子就行。”王东升说。解决了合作社遇到的难题,高安忠心里也乐开了花。
      像这样为农户排忧解难的例子在高安忠这里还有很多:灾害性天气出现时,他总是第一时间赶赴受灾现场,做好技术指导工作,帮助农户把损失降到最低;许多想申报项目的农户由于文化程度低,不懂如何撰写项目书,他就替农户整理好近百页的项目材料;为了推动全县蔬菜产业转型升级,持续促进农户增产增收,他积极研究、推广瓜菜穴盘育苗、避雨栽培等适用技术……蔬菜办只有两名工作人员,但是任务繁杂而琐碎,高安忠一年中没有几天能“踏实”地坐在办公室。“为农民致富尽份心、出份力,再累也是值得的。”高安忠说。
    高安忠在浦江县新绿蔬菜合作社了解生产情况。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