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消费

吃保健食品要掌握这些原则

  现在市场上保健食品繁多,有的号称能保肝护肝,有的号称能增强免疫力,有的号称能降血脂血糖……在购买时,甚至还有销售人员把你吹得云里雾里。产品众多,怎么去甄别?
  国家药品和保健食品的评审专家吕圭源教授建议,对于维生素、鱼油等不能盲从,应缺什么补什么,吃之前一定要搞清楚适不适合自己的体质。同时,吃保健食品时需要吃吃停停,如周一至周五吃,周末可以停一停;吃三周停一周等。
选择保健食品不可“崇洋媚外”
“现在很流行吃维生素,特别是复合维生素席卷全球,我认为是一个误区。”吕教授说。
  首先绝大多数消费者在购买维生素之前,是不会去医院检查一下自己缺哪种维生素的,都没搞清楚自己体内缺什么,就去全部补上,不科学。其次,补维生素就像一张椅子的钉子松了,哪里松了钉一下,但整张椅子还是摇摇晃晃的。而中医药类保健食品不同,是对人体的整体调理,对整张椅子进行维修。
  不少中药除了能用于治疗疾病,也是很好的食物,可用于食疗。国家卫生计生委曾公布101种药食同源的中药和100多种可作保健食品原料的中药。
  早在1000多年前,就有用动物肝脏预防夜盲症,用海带预防甲状腺肿大,用谷皮、麦麸预防脚气病,用葱白生姜预防感冒等的记载。保健食品和具有保健功能的普通食品,在公众日常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如以菊花、决明子等为原料制成的产品可以降低血脂,人参、黄连等制成的产品能降低血糖,黄芪产品可增加免疫力等。
  所以,在选择保健食品上,不能犯“崇洋媚外”的错误。
要依据体质选择适合的保健品
  十多年前,吕圭源经常会口腔溃疡,“工作忙,只要人一累,溃疡肯定发起来。一发至少要半个月,口腔疼啊。”到医院,医生会让他吃维生素B或者在溃疡处贴个贴膜,但是这些方法对他这个老病号来说,压根没用。“实际上是免疫力下降,像车子一样,这个车子的功能不行了,换个轮胎或其他配件,都无效。”吕教授说,从那个时候开始他意识到自己需要调理了,根据自己的体质,他选择吃铁皮枫斗。吃了一段时间,果然口腔溃疡的次数减少了。
  上个月,他前一天工作到凌晨两三点,第二天4点到石家庄,7点开会,下午又赶到重庆,第三天早晨6点又赶回杭州。也就是说,连续3个晚上都没有好好休息,按照以往,口腔溃疡肯定要发出来,但这次就没有,“我带了好几个研究生,现在这些小伙子的精力都赶不上我了,他们最多能熬一个晚上。”
  吕圭源说,作为保健食品评审专家,在评审某个产品时,第一要问安不安全,如果不安全,直接就“咔嚓”掉了。第二,要看对身体有没有好处,如果没有效果,研发这个产品干吗,“现在市场上,有些产品本身是不错的,但往往被销售人员吹嘘坏了。产品说明上,国家给批出来是什么,那它对人体的益处就是什么,不要听人家乱吹,没有一种保健食品是能治病的。”
吃法上可“开三停四”或“前五后二”
  中药保健在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美颜增智等方面有很大作用。但是,在保健食品选择上一定要选适合自己的。因时、因地、因人、因病不同,做到辨证用膳,虚则补之,实则泄之,还要注意对肝肾肺的调理。如人参,味甘微苦,性温,“主补五胜,安精神”;茯苓,味甘淡,性平,“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山药,味甘,性平,“补中益气,久服耳目聪明”。“如人参适合气虚的人,铁皮石斛适合阴虚的人,在吃之前最好能让中医师看一下。”吕圭源说。
  另外,也不需要一年365天都吃,吕教授自己平时也会吃点人参,但只有感觉自己累的时候,才去适当吃一点。经常有朋友来问他,怎么个吃法,他的建议是,“开三停四”或者“前五后二”,什么意思呢?就是可以吃三周停一周,或者每周吃五天停两天。余敏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