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士达 赵兴泉 郭占恒 吴永飞
地处浙闽交界的庆元,素有“水流两省达三江”之说。近年来,庆元县积极贯彻“两山”重要思想,着眼筑牢浙江生态屏障,通过竞聘河长、跨境治水、“多员合一”、养鱼治水、“天网工程”五大创新举措,全力推进“五水共治”,再现了“一江清水穿城过、两岸青山映水中”的丽景秀色。继2014年获得全省首批“清三河”达标县后,2015年,庆元县荣膺中国绿色竞争力最强县榜首,是我省唯一上榜县,并摘取全省治水最高奖项“大禹鼎”桂冠。
竞聘河长,变虚为实
“河长制”是“清三河”的有效做法。村级河长处于“五水共治”最基层。按照常规,起初庆元在全县任命的273名村级河长,皆由村支书或村主任担任。因地处山区,全县有近100位河长长期外出、很少在村,难以履职尽职。为此,庆元建立了“责任河长担责、竞聘河长履事、全线群众共护”机制,通过“公开竞聘、自愿报名、择优选用”的方式竞聘河长,将清污、治水、护鱼、保洁等任务和相关职权落实到河长身上。近两年,全县有58名河长由竞聘产生,6名河长因工作不力被调整,治水质量和群众满意度大为提高。
“竞聘河长”启示我们:各级河长、特别是基层河长处在一线,是治水护河的实施者、执行人。河长不是官、更不是摆设,力戒徒有虚名的挂名河长,要让其卷起裤腿真抓实干。河长通过公开自愿竞聘、择优选用是个好办法,它一变“要我担责”为“我要担责”,有效调动河长治水的主观能动性。在庆元,竞聘产生的河长上任后,都能按要求制订治水计划,坚持每天巡查,确保河道无垃圾。
跨境治水,变怨为亲
省际边界山水相连,生态生物互为依存。庆元与福建省的政和、松溪和寿宁3县毗邻,境内多支水流发源于福建,过去毗邻县都未实行垃圾收集,不少村庄的垃圾直接往溪里倒,严重污染下游庆元的河水。为解决上游污染源难题,庆元县安南乡率先与政和县岭腰乡签订了省际边界治水协议,对河流及湿地的保护与修复、生态创建利用和联保等,商定“五同”办法:事务同抓、监管同步、宣教同声、奖惩同等、落实同查。庆元还组织水精灵志愿者队伍、巾帼护水队等10余支群众治水队伍、1000多名志愿者参加日常巡查和文明劝导,赢得浙闽两省百姓点赞。松溪县长将印着“真情治水十余载,一溪清流送下游”的锦旗赠送给庆元;在两省交界处,一座“亲水亭”石碑落成,佐证了浙闽群众携手共治水、水清人更亲的佳话。“跨境治水”启示我们:一江碧水流无界,一衣带水传亲情。打破地域藩篱,实现省际携手治水,不仅规避了交界地段管理空白,还增强了巡河护水力量。浙江毗邻多省,带动和支援毗邻交界处群众合力治水,也是深化治水的一大方面。庆元县在跨境治水中,联合交界乡镇逢单月28日集中开展“连水联心·合力共治”保洁护河行动,每年超过10万名党员干部群众参与其中;主动向毗邻县的11个乡镇派出30个“治水指导员”,传递浙江治水经验,推动上下游生态共治共享。
“多员合一”,变散为专
以往,每个村的河道、路面、自来水、地质灾害点等管护,需五六个专管员分担,每人每月几百元的务工补助,让各乡镇负担不轻,可实际效果不佳。而“五大员”因报酬少,劲头也不足,推诿扯皮、离岗脱位现象时有发生。为此,庆元县在听取党员群众意见后,把村庄保洁员、水务管理员、公路养护员、地质灾害巡查员等整合捆绑,经个人申请、村级推荐、乡级确定,选聘一名“水岸共治管护员”,实行“多员合一、一岗多责”,以治水为主兼做其它,发挥了较好的综合效应。
“多员合一”启示我们:“三个和尚没水吃”。“五水共治”须责任分明、齐抓共管。实行“多员合一”,既节省劳力、提高效率,又利于避免工作矛盾和监管真空,同时降低政府治水成本。
养鱼护水,变罚为敬
走进庆元县许多乡村,可看到“养鱼护水公约”牌,它已牢牢地镌刻在村民心中。可曾经,有些村民因在河里“偷”捉溪鱼,被护鱼队开出难堪的“罚单”;现如今,“五水共治”被纳入村规民约,养鱼护水的人成为可敬者,混沌黑脏的水变清变畅了,消失的鱼儿又回来了。许多村还建立了养鱼基金,村民自掏腰包增殖放流。为重塑鱼肥水美的河道生态,庆元县水利部门加大野生鱼类资源保护,为土著鱼建档立案,并人工繁殖培育,每年放流苗种1100万尾,促进了水生态环境改善。
“养鱼护水”启示我们:“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养鱼护水一举多得,水变清变活了、鱼变肥变多了。庆元的不少村庄还把爱水护鱼与民间喜庆文化、善文化结合起来,传承传统人文美德。诗画浙江河流纵横,“养鱼护水”值得倡导推广。
“天网工程”,变堵为通
为打造“五水共治”线上线下、岸上岸下全程监管的“天网工程”,确保布点无盲区、监督无盲点、处置无空档,庆元县将公安110和数字城管平台96345作为监督治水的投诉呼号,结合网络问政直通车、微信、便民信箱等举报平台,建立起“统一指挥、快速处置”的治水监管联动体系,全县七大水系主河段设立监控点60个;建立“5+X”处置模式,畅通涉水问题处置渠道。同时,坚持技防和人防相结合,线下巡查和线上监管同步,将政府自上而下治理和民间自下而上监督有机融合,加强了河道水情的跟踪督查,为河道筑起全天候“保护伞”。
“天网工程”启示我们:“五水共治”是一项关系全局的系统工程。互联网时代,打好治水持久战、构建长效机制,须借助和发挥现代网络功能。庆元县的实践说明,通过线上线下、岸上岸下监管治水,可有效提升治水网控监管能力,将政府的行政层面职能和社会自发的民间力量融合叠加。同时,有效避免执行难、疏导难和通报慢、处理慢的现象,使“谁主管、谁负责”在“有警必接、有难必帮、有结必解、有险必救”上得到落实。近3年,庆元县通过“天网工程”举报和投诉水污染案件200多起,在打击和震慑涉水违法行为上起到“处罚一个、教育一片”的作用。
作者桑士达、赵兴泉系省政府参事,郭占恒系省委政研室原副主任
养鱼护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