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几名工友被温州一家鞋厂聘用了。”11月初,来自安徽的农民工李某,走进陈绍长的办公室,声音洪亮,满脸笑容,“我来跟你告个别,待会坐大巴走,明儿就上班。”
陈绍长是乐清市黄华边防派出所的副所长,缘于上个月的讨薪,才与李某相识。今年9月20日,位于乐清黄华社区的一家制鞋工厂因无证运营,被当地职能部门取缔关停。随之,李某在内的百余名农民工也下了岗,而先前被拖欠三个月的工资也因此没了着落。让大家更为不安的是,有传言称,工厂老板高某资不抵债,早已“跑路”。
陈绍长告诉笔者,经过他们了解,这家工厂经营状况不太好,不光拖欠工人工资,还借了外债30余万元,企业主本指望通过9月底的几笔订单,让企业扭亏为盈,可不料,订单还没完成,就被查封了。
眼见工资要“泡汤”,大家都没啥文化,走投无路之下,李某等百名工人只能向黄华边防派出所寻求帮助。得知情况后,该所立即派遣警力前往现场。只见几十名工人拖家带口,聚集门前,而厂内无人应答,早已人去楼空。
执勤民警叶挺挺回忆道:“当时,李某第一个走到我跟前,一把抓住我的手。”经过与工人们的交流,民警发现他们法律意识非常淡薄,竟不知如何维权。连日来,大家只是如同热锅上的蚂蚁,在厂门前干等着。
过了一会儿,黄华社区工作人员、村居负责人也相继赶来。在众人耐心劝说下,工人们才纷纷离去。这一事件涉及百余工人切身利益,引起了当地高度重视。边防派出所和社区村居立即组成联合工作小组,并随即启动了“警调衔接”机制,为工人讨薪想办法、做协调。
能不能讨回工资,关键在于老板高某。考虑到高某在外已债台高筑,与工人需要立即支付薪酬的迫切愿望相矛盾,如果让双方直接谈话,预计结果一定是“一拍两散”。于是,工作小组决定先单独找高某“谈谈”。
10月13日,在被停鞋厂的会议室内,工作小组找来高某,并邀请乐清市劳动监察大队工作人员共同对拖欠工资发放事宜进行交涉。通过了解,高某手上还有一部分现金,基本可以应付当前危机。
谈话中,工作人员向高某解读了国家劳动法相关规定,陈述了利害关系,并郑重要求其履行法律责任。高某当场表示同意支付拖欠工资。双方还约定,将于10月20日召集工人代表共同协商工资发放等具体事宜。
得到高某的承诺后,派出所民警和社区工作人员立即动身,挨个通知了鞋厂工人。经过派出所、黄华社区、企业主高某以及几名工人代表协商,考虑到高某的经济状况,工人们也同意了高某所提出的“按实际工资80%标准,一次性结清拖欠工资”的提议。
目前,50余万元拖欠工资已陆续发放到108名工人的手中,这批农民工绝大部分已找到新工作。这一讨薪事件也成为了黄华社区近期的“美谈”。 朱海洋 吴金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