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食品药品安全

执法更便捷 公众可参与

浙江打造食品药品“智慧监管”

  □本报记者 郑慧玲 通讯员 祝晓艳
  本报讯 “在外就能办公,实现GPS定位,执法过程、执法结果全程透明公开。”在台州,基层食品药品执法人员只要携带手机,就可以随时随地查询企业信息,输入、处理、上传数据……
  这套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执法系统,是我省食品药品“智慧监管”体系的组成部分。利用移动平台,协管员及乡镇人员上传的数据资源与执法人员互通共享,实现食品药品无缝监管。
  去年3月,我省启动食品药品“智慧监管”工程。总体框架是“1个中心7大平台”,包括一个省级数据中心,审评审批、信用管理、实时监控、产品追溯、行政执法、公众服务和综合管理等七个应用平台。一年多来,随着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移动通信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的日益成熟,“智慧监管”成为我省食品药品监管系统的“金名片”。
沟通共享,走出“数据孤岛”
  近年来,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深入,监管理念不断丰富和完善,食品药品监管信息化建设急需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优化系统技术构架,提升数据综合分析和应用能力,拓展信息化覆盖领域和范围。
  以“标准化”推进“信息化”,是浙江探索“智慧监管”模式的思路。“为什么会形成‘数据孤岛’?主要是各地标准不一致,没办法互通。”在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看来,建立食品药品监管信息化标准体系,省、市、县各级系统按照“统一标准”建设,才能实现数据的沟通共享,走出“数据孤岛”。
  目前,我省已完成“四品一械数据元标准”“检验检测数据共享与交换标准”“阳光厨房数据标准”等标准的编制工作,正着手编制“统一用户标准体系”“省市局公文交换标准”等信息化标准,还将启动食品药品运输质量安全标准体系、食品质量安全追溯标准体系等重要标准的编制工作。
  此外,省级食品药品“数据中心”一期建设任务已完成,目前全省已有10个市建立市级食品药品数据交换共享节点,实现与省局的数据交互。
“互联网+政务”,探索大数据应用
  “第二类医疗器械注册登记事项变更”“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管理备案”“药品广告备案”“医疗器械广告备案”“保健食品广告备案”……在“互联网+政务”的理念下,我省从今年5月20日开始,对5个试点事项实行“证照网上申请、快递送达”。
  目前,全省145个审批事项都已对接成功,共上传浙江政务服务网审批事项9万余件,办件过程数据近60万条。
  在2016浙江政务服务网年中成绩单中,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的政务服务网用户访问数量增长迅猛,用户访问量的环比增长排名在省级部门中位列第三;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的数据资源被评为最有价值的数据之一。
  推进数据互联,探索大数据应用,是今年我省推进“智慧监管”工作重点之一。
  据了解,省食品药品监管局正对智慧监管“数据中心”现有的数据进行挖掘,探索食品药品质量安全数据的分析应用模式和方式,通过定期汇集、挖掘、分析现有数据资源,可以动态了解我省食品药品行业总体状况,包括企业、产品及从业人员等基本情况,可以利用可视化图表直观反映各地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开展情况,对分析全省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方向具有辅助作用。目前,省食品药品监管局信息中心已启动了《数说食药》(试刊)的编制工作。
“数据”惠民,搭起互动桥梁
  “服务可心”是我省“智慧监管”的最终目的,其本质在于保障公众在食药安全中的高参与度。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局长朱志泉提出,要搭建社会共治平台,引导社会各界有序参与。
  依托华数数字电视云平台,我省构建了食品药品安全信息终端网络“食药视界”。“省局有总平台,每个市有分平台,让食品药品民生服务网络快速、有效铺设。”省食品药品监管局信息中心主任张海军说。
  现在,对全省1300万华数数字电视用户而言,只要点点遥控器,就能轻松了解各地的食品药品政策动态、科普日常饮食和用药的安全知识,查看曝光平台,查询药品电子监管码、药械企业许可证等信息。
  老百姓关心什么数据?网站怎样建设更接地气?张海军透露,今后“食药视界”会提供更多百姓关心的食品药品科普知识、预警提示等内容;未来我省百姓有望通过手机APP,实时查询阳光厨房可视数据及农贸市场食用农产品快速检测数据,督促经营者自觉把好质量安全关。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