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田杨梅以山地栽培为主,杨梅园土壤在生产中多出现水土流失、有机质含量下降、土壤酸化等问题,导致杨梅产业抵御自然风险能力下降。
针对产业不同程度的“病态”,青田县农业局因地制宜多举措推进杨梅园土壤改良工程。一是推广自然生草栽培。根据杂草生长高度每年人工割草3-4次覆园,提高土壤肥力,增强土壤蓄水保墒能力,防止水土流失。二是调节土壤酸碱度。杨梅土壤PH值以5.5-6.5最为适宜,据普查统计,青田杨梅园土壤PH值范围为4.1-5.2,针对土壤渐趋酸性问题,建立土壤酸化改良试验示范点,并建议PH值小于5.0的土壤,每亩增施石灰50公斤左右,降低土壤酸度,增强菌根的固氮活性。三是平衡施肥。青田农民习惯在杨梅园使用等量三元复合肥,因磷肥施用过多,造成开花结果过多、果小、味酸、核大,品质下降,为改变习惯施肥方式,根据杨梅适氮低磷高钾的需肥特性,以农户自筹和政府补贴相结合的方式,通过杨梅产业协会示范推广 N:P:K=15:4:20的杨梅配方肥料30吨。
邹秀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