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观点

集约化是农业发展大势所趋

  □周俊生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一些农村地区出现了空心化、老龄化的现象,特别是在农村大量青壮年进入城市打工甚至定居以后,一些地区的农田出现了抛荒现象,谁来种地成了一个突出的问题。
  其实,在这个问题的背后,一个无法绕过去的问题是农业生产的收入仍然较低。因此,要回答这个问题,就是要大幅度提高农业的劳动生产率水平,让农业成为一个有吸引力的行业。我国农业生产的最大问题是农耕技术水平不高,生产效率低下。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对目前的农业组织形式进行改革,用市场化的手段,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建立起集约化的农业生产合作组织,使农业生产走上类工业化、科技化的道路。
  最近,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这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业改革的又一重大制度创新,为农业集约化经营提供了制度保障。按照“两办”意见,在实行“三权”分置改革后,建立起“农地农民有,农地农业用”的模式,进城或者从事其他产业的农民可以把承包土地出租、转让给其他人,土地经营权得以放活,土地资源也可以实现优化配置。通过这种集约化的模式,农业科技、农业机械化可以得到广泛应用,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得到大幅度提高,从而使农业生产经营成为一种对就业者和创业者都有吸引力的产业。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农业集约化发展早已形成规模。在这些国家,农民已成为农业工人,中国农业发展也要走这条路。经过这样的改革,“谁来种地”这个问题也就有了答案,未来的中国农民不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一身泥一身汗的传统形象,而是有知识、有技术、会管理、懂市场的现代农业企业家。
来源:《广州日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