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3版:浙江林业

“一树一策”救治 打造“一树一景”

武义抢救森林“活化石”

  •   “这株南方红豆杉树龄800多年,胸径130厘米,因地面积水严重,应及时清除古树根部四周堆积的泥土,对树洞进行修补处理,并在外围增设围栏,进行树体养护与复壮……”日前,武义县林业局邀请古树名木保护技术人员,来到全国生态文化村——武义县泉溪镇白革村,对该村的古树名木保护工作进行“把脉”。
      古树名木是森林资源中的瑰宝,是大自然和前人留下的珍贵遗产,是绿色的文物、活的化石,是一个地方文明程度的标志。古树名木也是武义县森林和旅游的重要资源,对发展旅游经济具有重要的文化和经济价值,在维护生物多样性、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年来,武义县十分重视古树名木的保护工作。早在1998年,县林业局就组织技术人员对辖区内的古树名木进行了初步调查,并对古树名木登记造册、挂牌保护;2002年,又对在册的8723株古树名木进行复查、拍照,建立电子档案;2009年,县政府出台《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2012年,开展了古树名木保护情况补充调查,进一步摸清了武义古树名木资源变化情况。
      由于风雨和病虫侵袭、人为损害等因素,不少古树名木生长衰弱,有的濒临死亡,亟待实施救治修复性保护。为此,武义县再次启动古树名木普查保护工作,并开展了一级古树修复保护工程施工方案的设计。
      “根据古树的不同生长现状,制订保护方案,采取针对性的保护措施,比如设置围栏、病虫害防治、支撑加固、填洞修补、安装避雷针等。古树名木保护工程方案通过专家论证后,将及时组织具有古树名木保护技术和经验的单位或专业队进行实施,力争今年年底前完成树龄500年以上的一级古树和急需抢救的80余棵古树的保护工程。通过‘一树一策’,对古树进行保护和养护,让古树更好地生长、存活,并通过美化、培育,努力打造‘一树一景’。”武义县森林资源保护站站长祝勇武说。
    舒清海
    图为技术人员在白革村普查古树名木,现场制定古树复壮方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