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电影《地道战》《少林寺》吗?小时候,踩着泥泞,走十多里夜路,就是为到邻村看一场《少林寺》的经历,恐怕不少上了年纪的人都难以忘怀。这些承载着几代人童年记忆的老电影,现在恐怕打着灯笼也难以找到了。
然而在桐乡市洲泉镇马鸣村,85后小伙朱江创办的约300平方米的马鸣老街电影机展示馆里,村民可以免费欣赏各种老电影。
秋雨淅沥沥,走进马鸣老街电影机展示馆,几位上了年岁的老人带着孩子正盯着幕布聚精会神观看《三打白骨精》。这部上世纪60年代发行的片子,声音已然变淡,但色彩仍保留着当年的味道。伴着“哒哒哒”的胶片走带声,幕布上的画面甚至有些粗糙。“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保存到现在实为不易,若不收藏起来丢掉就太可惜了。”朱江说。
在电影机展示馆里,还收藏着近百台各类经典放映机,每一台都记录了不同时代的电影情怀。
前些年,全国各地不少老影院倒闭,一些音响等设备被变卖,他们出售的音响设备不仅效果好,而且价格便宜,朱江常去购买。2014年9月的一天,朱江在杭州办事过程中,巧遇一位收旧货的老人正砸一个老电影放映机,想把上面的铝壳取下。朱江当即“救下”了这台放映机。通过查阅资料,他发现这台放映机竟是“长江老五四”——1954年,中国仿前苏联的16毫米胶片放映机。“长江老五四”是新中国最早的一批放映机,数量非常少,深受电影发烧友的追捧。
朱江还利用网络在全国各地淘“宝贝”。前不久,朱江在微信群里得知甘肃敦煌有一些老电影的胶片,他立即联系好友购置下这批胶片。正是这样,几年下来,朱江花费20余万元收藏了100多台电影放映机和100多部老电影胶片。
小小的电影机展示馆,承载了一个时代的记忆,为众多老放映员、电影爱好者提供了操作放映的地方。“来这里,就能找回露天电影的感觉,回味儿时的时光。”朱江的父亲朱生荣就是其中一位。1983年,朱生荣在部队后勤部门从事电影放映工作,三年后,他从部队退伍回乡,在当时的义马乡影剧院从事电影放映工作,后来还成立了桐乡市义马兄弟电影队,这一干便是二十载。2005年前后,国内影院开始大量普及数字电影,电影放映机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到2008年,朱生荣将电影机封到库房,不干了。如今,看着儿子捯饬起这样一个电影机展示馆,老朱倍感欣慰。
有了电影机展示馆,村民的业余生活也更丰富了。65岁的朱玉明从小就是一个电影迷,经常跟着小伙伴走十多里路去赶电影场子。这些年随着乡村电影市场的没落,老朱闲暇时只能听听戏、到茶馆喝喝茶。如今,他只要一有空,就会喊上几位茶友去看电影。老朱说,在三十多年前,只要知道哪里有放电影,大伙就会从四面八方赶来,围得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接下来,朱江还计划在村里的文化礼堂开展各种活动,让更多的青少年了解中国电影的发展史。未来,他还想拥有自己的“梦想电影院”,成立私人的电影博物馆。
宋彬彬 张潘丽 周超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