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创业

从一名普通农民成长为国家级科普带头人

胡冬益的香榧情缘

  •   走进宁海榧坑村,沿着村中小道,曲折攀登300米左右,便看到了一片香榧林。透过榧林的间隙望去,笔者看到一位身穿格子衬衣、皮肤黝黑的中年男人正站在香榧树旁,时不时地看看枝叶、摸摸果实,脸上洋溢着笑容。这位男子,就是获得此次国家级“科普惠农兴村带头人”称号的胡冬益,他从一名普通农民成长为国家级科普带头人,并走出了一条香榧产供销一体化的创业之路。
    结缘香榧让荒山变宝山
      作为榧坑村最早的榧农之一,和郑板桥笔下的竹石一样,“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胡冬益说,要不是自己有一股不服输、不放弃的韧劲儿,香榧创业路也走不到今天。
      刚种香榧时,胡冬益还是个十足的“门外汉”。他说,中学毕业后,他和当地其他村民一样,一直以毛竹为生,日子倒也过得波澜不惊,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才与香榧“结缘”。“当时,村里有许多自然生长的榧木,但其结出的果实品质远远不如香榧,听说香榧能赚钱,我就引进了诸暨香榧嫁接苗,将接穗嫁接在当地野生榧树的树干上进行试验。”胡冬益告诉笔者,当时就抱着玩玩的心态买了12株苗,最终只成活了6株。
      直到2002年,他才开始重视香榧,将全副心思放到了种植香榧上。“当时,主要的经济支柱毛竹产业越来越不景气,搬运毛竹每人大概只能拿到15-20元的劳务费,但朋友告诉我说,在诸暨采摘香榧一人一天有40-50元的劳务费,就萌生了转型的想法。”经过之前的“小试牛刀”,嫁接的香榧在那一年采摘收获了。多年的试验摸索,胡冬益也迷上了香榧,于是,他将自家的荒地全部利用起来,又种了400多株,真正走上了香榧种植之路。
      有着敏锐经营头脑的胡冬益觉得香榧产业大有可为,但是由于香榧是一种比较“挑剔”的树种,对种植技术要求较高,许多人因此望而却步。胡冬益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2007年,他牵头成立了宁海县东盛林业专业合作社,采用“农户+基地”的经营模式,带动当地1000余户农户发展香榧产业。
    用心钻研练就一技之长
      胡冬益在种植香榧的道路上,可没少受挫,尤其是在嫁接方法上。传统的香榧嫁接方法是劈接,即用嫁接刀在砧木的中间把砧木垂直劈开,将插穗插入劈接口,但是插穗的外皮层必须和砧木的皮层对严才能成活,而且开花时间需要过好几年。“劈接的方法不够理想,能不能改用其他方式呢?”胡冬益突发奇想,并很快付诸行动,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告诉笔者,由于国内外研究香榧育苗、栽培技术的资料不多,他只能在专家的指导下边摸索边试验,边学边做。起初由于嫁接技术不成熟,榧苗成活率很低。虽然焦急,但胡冬益并不气馁,“每一株成活的苗都是希望”,他翻阅书籍,到诸暨、富阳等地取经,并请教农林专家,不断用诸暨香榧与当地木榧做嫁接实验,终于研究出了贴枝接的新嫁接方式。“这种嫁接方式是将接穗长削面与砧木长削面贴接,再将接穗短削面插入砧木短削口,而接穗仅保留约1厘米左右的顶芽,缩短了砧木和顶芽之间的距离。”胡冬益说,如此可以增强顶芽的萌芽能力,嫁接成活率高达98%。在他的精心管理呵护下,2008年,嫁接成功的香榧苗长得很快,而且陆续开花挂果,这让他喜出望外。经过几年的摸索,如今他已熟练掌握了这项技术。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用胡冬益的话说,多年种香榧的经历,就像是摸石头过河。10多公斤、20多公斤、150多公斤、3000多公斤,从2002年开始收获香榧以来,胡冬益的香榧产量呈几何倍数增长。对于香榧产业来说,投产期提前,产量提升,就意味着可大大提高香榧产业的经济效益,于是,越来越多的香榧苗在当地“安家”,曾经的荒山成了“花果山”。
    携手乡亲共谋发展
      多年的摸索,胡冬益总结出了“土要翻新、料要浅施”“土坑深挖,树根浅埋”“适量施肥、修枝得当”等一系列香榧管理方法,如今已是当地有名的香榧种植“土专家”,不少榧农遇到问题都来请教他,他总是热情接待,倾囊相授。
      “不要小看修枝,修得好产量增长可是很惊人的。”胡冬益说,之前有一个村民的香榧树枝繁叶茂、长势非常好,但果实产量却不高,他怎么也弄不明白问题出在哪里。后来胡冬益实地查看了他的树,发现是枝叶没有修理的缘故。“枝叶需要适当修一修,不然任由它生长会使得部分枝条得不到充分的阳光,影响结果。”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修剪,曾经只产十几公斤的香榧树,产量一年比一年高,第三年竟收获了150多公斤,让农户直呼“神奇”。“没有什么神奇,只是熟能生巧而已。”胡冬益说,现在他一看照片一般就能看出问题所在。就在前几日,一农户发来一张图片,问榧树是不是得了根腐病,胡冬益看了照片马上就否定了。“根腐病一般是排水不畅导致的根部腐烂发霉,它伴随有一粒粒白色的东西,而且根丝能够清楚看到,但图片上只是叶子发黄,并没有这些特有现象,所以应该只是被虫吃掉了。”
      为打响当地香榧品牌,实现香榧产业快速发展,胡冬益的合作社已带动当地1000余户农户发展香榧,并与当地农户签订了长期收购香榧鲜果的合同,为山区农户增收提供了很好的途径。 徐欢欢 陈静 尤洁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