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裘云峰
山西省阳城县皇城村是清朝大臣陈廷敬故居“皇城相府”所在地。这个曾经的产煤大村,如今绿树成荫,景色宜人,一栋栋别墅式农居古朴典雅。近日,记者来到这里,探寻皇城村从“煤”经济到“美”经济的转型之路。
上世纪90年代初,皇城村人均年收入才600元。后来,皇城人凭借得天独厚的地下资源建起了煤矿,产量最高的一年,全村产煤100万吨,滚滚而来的“乌金”,使皇城村一跃成为当时全县最富的村。然而,随着矿区面积日渐缩小,单靠开采煤矿已难以为继,这使得村两委会认识到,必须另辟蹊径,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经过多方考证,他们把眼光瞄准了村里那座有着300多年历史的古城堡——皇城相府,皇城相府是陈廷敬故居,康熙皇帝御笔亲封为“午亭山村”。“当时相府里住着村民,要开发相府,就得把村民迁出来,可很多村民不愿意。”皇城相府集团市场部负责人曹小强告诉记者,面对这一状况,村委会组织这些村民去外地考察。经过外出考察后,村民的眼界开阔了,搬迁工作也得以顺利开展。
1998年,皇城村组建了皇城相府集团,首期投资2亿元,修复开发皇城相府。在尔后的3年多里,又相继投入4亿多元,完成了建筑面积超10万平方米的皇城相府古迹保护和旅游开发工程。2000年,电视连续剧《康熙王朝》在皇城村取景拍摄,该剧播出后,皇城村一炮走红,每年接待的游客数量成倍增长。目前,皇城相府年接待游客180万人次,门票收入1.4亿元,旅游综合收入4亿元左右。
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农民就业增收。现在,全村75%的农户依托旅游业,兴办家庭旅社、家庭餐馆或从事相关经营,2015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万元。与此同时,还为周边村庄的5000余名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就业岗位,目前在景点、酒店上班的和从事个体经营的,90%都是周边村的村民和外地人员。“如今,皇城村村民的孩子上学不用自己花钱,从幼儿园到大学的学费都是村里报销;村民每月可以领到一定数量的粮油肉蛋菜等食品;医药费村里也给报销;村民买车,村里补贴 60%的购车款……”说起这些福利,邻村村民曹小强颇为羡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