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乡村故事

一位乡村医生54年的坚守

  在舟山市定海区金塘镇仙居社区长沙村卫生室,有一位54年如一日守护着附近居民的共产党员。她就是今年已69岁的乡村医生周芝香。
  长沙村地处偏僻,全村常住人口只有170左右,且大多为60岁以上的留守老人,居民们有个头疼脑热出外就诊不方便。
  在长沙村土生土长的周芝香,15岁那年开始学习成为一名赤脚医生。这一干,她就在长沙村干了54年。而她的敬业,也赢得了大家的交口称赞。
  在卫生室的门上,周芝香贴出了自己的电话号码。“这里就我一个医生,一旦外出配药或者出诊,人家就找不到我了。”周芝香说,贴了电话号码后,就能随叫随到了。
  仙居社区的张松珠说,周芝香对村民特别关心,只要一个电话,不管白天黑夜、刮风下雨都会赶来。10多年前的一个晚上,已是深夜12点,有个病人上吐下泻叫周芝香出急诊。周芝香只身一人从家里步行了几里路到卫生室,给病人打点滴,陪着病人直到凌晨4点打完点滴才回家。就在回家的路上,周芝香不小心踩空掉进了溪坑,两条腿都摔骨折了。无奈之下,周芝香只好打着石膏在家休养。
  当时,陆家岙方芝娟的母亲年事已高,得了重病,要让周芝香帮她去看看。方芝娟拗不过老母亲,只能去叫周芝香为母亲看病。
  周芝香强忍着疼痛,艰难地坐着方芝娟的电动车去了她家。“当年的这件事,我一直记在心里。”方芝娟说。
  病情稍有恢复后,周芝香便拄着拐杖出诊。“既然吃了这碗饭,我就要对病人负责。”周芝香说。
  在周芝香随身携带的手提袋里,总是装着一瓶酒精棉花和几根针灸用的银针。周芝香说,这样在路上遇见紧急情况,可以随时救治。
  周芝香也曾有过两个同事,但由于当时农村医疗条件简陋,工作环境差,同事来了又走了。聊起这个话题,周芝香笑着说:“我也当过半个月的逃兵。”
  周芝香50岁的时候,由于要帮女儿带小孩,她想不干了。可在她不当医生的半个月里,长沙村不少村民还是不习惯去别的地方就医,于是一有病痛就去周芝香家里找她。半个月后,在村民的期盼和社区的努力下,周芝香又回到卫生室上班。“我自己想想,也挺舍不得的。”周芝香说。
  周芝香的收入并不高,加上村里的补贴,一年也就2万多元。“钱多少其实无所谓,能帮大家看好病,我就心满意足了。”周芝香说,只要身体允许,她会一直干下去。
  董佩军 张虹 张玮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