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乡村故事

一条草龙舞了六百多年

  “每到中秋节,不管离家多远,开化县音坑乡戴家村的村民都要停掉手头的一切工作,举家回到自己的家乡,参加一年一度的草龙文化节。”近日,在温州做工程的戴家村村民戴成礼一家6口提前赶回家里,参加第七届戴家草龙文化节。
  对戴家村民而言,一年一度的草龙文化节甚至比春节还重要。外出务工、经商的村民都会在这一天赶回老家,为的是能给村里的文化节出上一份力。“村民不用动员,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各尽所能,主动参与到文化节中。”村支书戴友法由衷地说,村民各自分工,洗菜切菜、烹饪做饭、端茶洗碗,招呼客人、安全保卫、组织晚会,大家都像做自家的喜事一样充满了热情。
  戴家村草龙协会会长戴立法说,草龙协会有40多名会员,还有男女两支舞龙队,无论是草龙,抑或布龙,全部出自村民之手。“村里的男人基本会扎草龙,而精致的草龙只有几位高手才会扎。”
  开化县文旅委的戴国荣是戴家村草龙文化节的始作俑者,如今,戴家村草龙文化节办了7届,他便在戴家村度过了7个中秋节。
  戴国荣说,开化草龙已有650多年的历史,相传明太祖朱元璋在江西鄱阳湖大战陈友谅时,曾率部在开化县何田休整,军队与当地百姓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到部队出征时,当地村民想搞个欢送仪式,由于缺乏材料,村民便就地取材,用稻草扎制了草龙和虾兵蟹将等道具,载歌载舞欢送壮士出征,部队士气大增,此番出击大胜陈友谅,受到了朱元璋的表彰。
  从此,与明朝开国皇帝结缘的草龙便在开化民间广泛流传。2011年,开化草龙被授予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至今,开化县苏庄、杨林、马金等14个乡镇均有舞草龙的习俗。“苏庄镇的草龙名气最大,音坑镇戴家村的草龙最活跃,已成为开化旅游的又一亮点。”开化县文旅委的戴国荣科长说。吴中平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