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裘云峰
前些日子,台州市黄岩区南城街道吉岙村村民王文志忙着整理被台风“莫兰蒂”损坏的大棚。“有两个想不到,第一,没想到这个台风影响这么大,我种的10亩大棚茄子全都泡水里了;第二,没想到保险公司行动这么快。”王文志告诉记者,他的茄子和钢架大棚都投了农业保险,灾后第二天,保险公司工作人员就上门来查看情况,及时为他定损。
浙江地处东南沿海,几乎每年都会遭遇台风、暴雨等自然灾害,寒潮冻害、高温干旱等也时有发生。为有效破解农民“多年致富、一灾致贫”难题,2006年,浙江在全国率先启动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
十年来,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特别是近年来,围绕省委、省政府“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等中心工作,浙江着力推进农业保险模式创新、制度创新、品种创新,在全国首创“共保体”经营模式的基础上,率先出台地方版农业保险规章。截至目前,全省各类农业保险品种已达50多个,成为全国险种最多的省份之一,基本涵盖了各大主导产业和区域农业特色产品。2007年政策性农业保险被评为人民群众最满意的20件实事之一。
想农民所想险种设立有新意
“多亏买了保险。”对今年年初出现的那场寒潮,杭州市余杭区枇杷种植大户丁华甫至今记忆犹新:“当时枇杷大多被冻死了,但损失算下来还好。”让丁华甫躲过一劫的是他的一个决定。2015年底,余杭区农业局联合省气候中心、安信农业保险公司,在塘栖镇开展“枇杷低温气象指数保险”试点。和以往政策性农业保险不同的是,气象指数保险省去了报案、定损等程序,以气温为唯一标准,一旦气温低于保险条款规定的数值,就能获赔偿。丁华甫毫不犹豫地为他的300亩枇杷投了保险,几个月后他就尝到了甜头。2016年初寒潮来临,塘栖最低气温为-7.8℃,按照保险合同,这个时期当气温低于-7℃时,投保农户每亩可获得1800元的理赔款,据此,丁华甫获赔54万元。
如果说枇杷低温气象指数保险主要应对的是自然风险,那么,生猪价格指数保险则帮助养殖户应对了市场风险。2014年底,衢州市衢江区率先推出生猪价格指数保险。生猪价格指数保险以约定的猪粮比数值作为起赔标准,试点期间暂定生猪价格指数保险起赔点为5.4∶1,当某批次投保生猪的猪粮比平均值低于约定的起赔点时,保险公司负责赔偿。首批签订生猪价格指数保险的衢州市联合巨北养殖有限公司,成了最早的受益者之一。2015年,生猪市场价格出现较大波动,该公司亏损严重,保险公司及时将62.3万元理赔款赔付到位,保障了公司的发展。
浙江政策性农业保险推出以来,不仅开发了普适性省级险种,还通过省财政“以奖代补”政策,大力发展地方特色农险,先后开发了茶叶、杨梅、水蜜桃、湖羊、蚕、食用菌等10多个省财政“以奖代补”的试点险种。此外,各地还自行开发了农机具、高山蔬菜、枇杷、甘蔗等10多个地方试点品种。
同担共享保险公司有干劲
“浙江很早就有公司尝试开展农业保险,但由于浙江地理环境及农业保险的特殊性,农业保险一直归类于高风险业务,致使保险公司不太愿意开展这项业务。”安信农业保险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针对这一情况,浙江于2006年在全国首创“政策性农业保险共保体”。
目前,“共保体”成员包括“人保”“太平洋”“安信”“浙商”“国寿财险”“太平财险”“平安财险”等10家保险公司,“人保”作为“首席承保人”,其他为“共保人”。“共保体”以商业保险运作模式,实行单独建账、独立核算、赢利共享、风险共担。“每家公司占‘共保体’的一定份额,我们占了5%,也就是说,公司可以收到保费总额的5%,发生理赔时,也需赔付总额的5%。”安信农业保险公司的这位负责人说,这几年,得益于政府的各项政策进一步优化,特别是2011年浙江率先建立农业保险巨灾风险准备金制度以来,行业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加上主要险种费率到位,农村的潜在保险需求得到激发,“共保体”业务快速增长,“由于农业保险发展前景广阔,现在不少‘共保体’之外的保险公司也想加入,‘共保体’内的公司都想增加份额。”
有了效益,保险公司干劲十足。“共保体”成员单位积极建立健全覆盖乡村的基层农险服务体系,在开展农业保险的所有乡镇设立了政策性农业保险服务站,每个村至少聘请一名协保员。截至目前,浙江已建成三农保险服务站700个、服务点8076个,聘请三农保险指导员8776人。各地还普遍建立了24小时报案受理制度,灾情发生后,镇村基层协保人员可帮助农户报案,协助做好灾情查勘等工作。
政策优惠农民投保有动力
完善的服务网点,使农民购买保险更加方便。那么,农民参保的负担重吗?答案是否定的。“去年设立枇杷低温气象指数保险时,保费为每亩240元,政府补贴和农民自掏各占一半。”“安信”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去年余杭区共投保枇杷1902亩,总保险费45.6万余元,其中农民自缴22.8万余元,寒潮过后,保险公司赔付了342.36万元,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种植户的损失。参保的与未参保的形成了鲜明对比,让农户对农业保险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今年,当地枇杷种植户投保意愿非常强烈,区政府也在积极谋划保险扩面工作,届时补贴或将更给力。
十年来,浙江不断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到目前为止,省级农业保险各险种平均财政保费补贴比例已超过80%;水稻、小麦、油菜、林木、生猪、能繁母猪、奶牛等7个险种还由中央财政给予30%至50%不等的保费补贴;地方财政对地方特色险种也有一定比例的补贴。
精准的险种、完善的服务、优惠的政策,使浙江农民参加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热情越来越高涨。据统计,浙江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保费规模、风险保障、参保农户数量,已分别从2007年的0.73亿元、23.48亿元和1.38万户扩大到2015年的8.9亿元、458亿元和445万户。政策性农业保险,已成为浙江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一道坚强盾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