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4版:浙江种植业

余杭径山茶

提升茶文化内涵 丰富茶旅游内容

  余杭径山茶始产于唐,闻名于宋,至元、明、清时仍享誉不衰。余杭径山茶1978年恢复创新和发展以来,先后获得了中国原产地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出口食品安全示范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等4个“国字号”品牌,并于2004年、2009年获浙江省十大名茶。
  径山茶作为历史文化名茶,自创新发展以来,通过挖掘传承径山禅茶文化,实施统一基地认证、生产标准、标识包装、品牌宣传、市场营销、行业监管等“六统一”管理模式,促进了茶产业由“传统”到“现代”的转型升级。2015年,余杭区茶叶生产面积达6.45万亩,总产量达7722吨,总产值8.2亿元,占全区农业总产值的11%;从事径山茶种植与加工的农户达4650户,从业人员近3万人,户均茶叶产值达14万元。建立了杭州江南茶叶市场,年交易额达3亿元以上。
挖掘人文历史,传承文化
  径山茶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径山禅茶文化博大精深,地方民间文化内涵丰厚,具有较高的文化艺术价值、历史价值和当今利用价值,是余杭不可多得的文化宝贵财富。地方文化史书遗存丰富,明代有《径山志》《径山集》,清代有《径山游草》;现代有《陆羽与余杭》《径山茶业图史》。非物质文化遗产绚丽多彩。“径山茶宴”获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径山茶文化已列为杭州市级非遗保护区。2014年1月,周方林被评定为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径山茶炒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同时,通过举办手工径山茶炒制比赛,培育了一批径山茶手工炒制传承人。径山茶庙会、径山茶祖祭奠等具有地方性、民族性、文化性的活动得以持续开展,也丰富了径山茶文化的内涵。
借助旅游开发,丰富文化
  大径山休闲旅途带,一直以来是余杭旅游发展最具活力和最富朝气的重点旅游板块。径山历史文化源远流长,自然风光得天独厚,是佛教文化胜地和禅茶文化的摇篮,有上至马家浜文化,下至春秋战国时期的小古城遗址,有茶圣陆羽著经之地的陆羽泉。近年来,通过加大品牌宣传,推出多条禅茶文化体验线,余杭径山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与、观赏茶乡活动,不仅增加了本地的收入,而且增进了消费者对径山茶产业的认识,营造了径山茶产业融合发展的良好氛围。径山旅游文化资源丰富,开发茶文化旅游,推动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径山境内四岭名茶厂、五峰茶业公司等茶企分别推出了休闲体验内容,在旅游文化上做文章,让消费者在了解径山茶产业历史的同时,通过主动消费,感受、体验径山茶产业链上丰富的文化内涵。
提升品牌形象,宣传文化
  通过将径山独特的风土人情、传说与茶叶产品相结合,增加茶产品的文化底蕴。陆羽茶经、日本茶道、径山茶宴等是径山深厚的文化资源,将这些元素融入开发茶叶产品、茶旅游纪念品、茶产品包装,增加产品品牌的文化底蕴,吸引消费者的眼球。以茶文化为载体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为茶叶品牌宣传造势。借力两年一次的茶王赛、一年一次的茶圣节的平台载体,余杭区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借助茶事活动提高企业文化、知名度和品牌宣传力度。通过拍摄《径山茶》宣传片、创新《余杭茶经》、办好《中国径山茶网》,多渠道、多形式进行径山茶的品牌宣传。
推进产品创新,催生文化
  每一个茶叶新产品的问世都带动了新一轮的市场消费热点。杭州茗宝食品有限公司、浙江远圣茶业有限公司等茶企致力于茶叶深加工,取得了成功。茶叶从散装茶到真空小包装茶、罐装茶饮料、珍珠奶茶、袋泡茶等,以及各式各样的茶食品,如茶月饼、茶糕点、茶酱鸭等成为品茶或休闲之时的选择佳品,既增加了茶食的茶元素,也成为餐桌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余杭区农业局供稿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