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3版:文摘

去坦桑尼亚种水稻,每亩利润500元

  如果你在这个季节到坦桑尼亚农村,会看到一片片黄澄澄的稻田,非洲农民驾驶着机器收割水稻。自从中国专家教会坦桑尼亚人水稻种植技术后,当地水稻产量突飞猛进,利润很高,而一些中资企业也看好这块商机,酝酿在坦桑尼亚种水稻。
  中国技术
  水稻是坦桑尼亚第二大粮食作物,全国大米消费量占谷类消费总量的17%。坦桑尼亚属热带气候,年均温21℃-25℃。积温高、日照充足、土地平坦肥沃,适合种水稻。只要水源有保障,一年可种水稻2.5季或2年种5季。
  然而,当地农民多采用原始的农业模式,水稻栽培技术水平低,种植观念落后,不愿意投入,大田管理不到位,导致水稻长势差、产量很低,全国平均水稻单产每公顷不足2吨。
  2009年,中国援坦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在坦桑尼亚成立,中国农业专家在这里进行了数年的试验、示范与技术培训,教当地的非洲农民如何种植水稻、玉米等。2016年中国专家在一块示范田上的单产达每公顷10吨,加工出的大米品质也很好。另外,在中国技术指导下,坦桑尼亚当地品种每公顷也能有6-8吨的产量。
  米图罗是坦桑尼亚海岸省鲁菲吉河流域有名的大米种植户,他的农场水稻以往一季产量每公顷只有2-4吨。采用中国栽种技术以及中国水稻品种Q优6号后,产量每公顷高达9.3吨。
  坦桑尼亚莫罗戈罗省达卡瓦乡农户可勒特斯也是受益者,他家种有2.8公顷地,通过学习和采用传授的中国技术,产量大增,收入也增加很多。
  种水稻能否挣钱
  坦桑尼亚当地种植水稻的,多为小型农户,水稻种得多、稻田给水充足以及种植技术好的农户,每年也有可观收入。达卡瓦乡农户可勒特斯家2.8公顷地种植一季水稻,总收入为1300万坦先令(约合3.96万元人民币),纯利润为700万坦先令,换算成中国制式约为每亩人民币500元(1公顷等于15亩)。而种植水稻必须要用到的种子化肥等成本,当地也比中国便宜很多,种子要比中国便宜30%-60%,且当地土地肥沃,化肥使用得很少。
  相比之下,中国农民种水稻收入并不高。以中国重庆为例,因劳动力和种子化肥等农资成本较高,每亩水稻利润约为人民币100元。由此看来,在坦桑尼亚种植水稻,似乎比中国有较多利润。
  近些年,坦桑尼亚致力于发展农业,提出“农业第一”的基本国策,对水稻种植也很重视,正在开展南部农业走廊战略,大力发展水稻种植。而在坦桑尼亚种植水稻,有相当的商机是因为:市场需求量大,水稻消费以每年5.8%的速度增长,加上周边国家粮食缺乏,市场潜力很大;商业种植经济价值较高,大米每公斤价格为人民币5-6元,为玉米的2倍;土地资源丰富,80%的宜农土地没有开垦利用;提高复种潜力大,一年能种两季以上;单产潜力大,每公顷6-8吨或更高。
  投资的黄金启示
  一些中资企业与个体老板近些年也开始进入坦桑尼亚农业领域投资。有中资企业开始设想租地或买地种水稻,或以公司加农户形式建立水稻原料收购基地,并建立大米加工厂。也有个体老板因收购困难,在原来水稻收购贸易与加工基础上,也租地自己种植水稻。
  当然,在坦桑尼亚种植水稻,也有一些限制因素,包括:缺水,坦桑尼亚雨季、旱季分明,旱季长达6个月以上;农业基础设施差,靠天吃饭,有灌溉保障的水稻田只有26%,且道路交通、电力设施发展落后,开垦荒地成本高;农用物资缺乏,且价格高;缺乏仓储场所与设备。
  投资者看到坦桑尼亚水稻生产潜力与产业前景的同时,也必须充分认识到上述制约因素。特别是投资决策前,要做好充分实地调研,包括市场前景、当地投资环境、社会经济状况、相关的法律法规、税收政策等。坦桑尼亚当地人对中国人很友好,但中资企业在这里投资,也有很多风险需要特别注意:从投资环境看,当地存在着偷盗、抢劫、杀人的治安问题,公务员办事效率低下;当地劳动力相对便宜,每个月大概400—500元人民币,但技能不高、劳动效率也低,且农忙季节不好找劳力;中国和坦桑尼亚两国文化差异较大,当地人也存在不守信用、爱向人要钱的习惯,在安全有保障的前提下,中国人要有开放的心态,多与当地人交朋友,才能融入当地社会。
(摘自《环球时报》 陈华林/文2016年8月24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