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杂志在线近日刊发了中国科学院国家基因研究中心联合中国水稻研究所取得的一项成果,该研究对杂种优势理论有了重大突破,将对水稻研究和生产产生促进作用。
这项研究通过对1495份杂交稻品种材料的收集以及对17套代表性遗传群体进行基因组分析和田间产量性状考察,综合利用基因组学、数量遗传学及计算生物学领域的最新技术手段,鉴定出了控制水稻杂种优势的主要基因位点。在杂交配组中,这些基因位点产生了全新的基因型组合,在杂交一代中高效地实现了对水稻花期、株型、产量各要素的理想搭配。此项研究成果阐明了水稻杂种优势的遗传机制,对推动杂交稻和常规稻的精准分子设计育种实践有重大意义。利用这项研究成果,科研人员有望进一步优化水稻品种的杂交改良,选育出更加高产、优质和多抗的水稻种质资源。
(摘自《光明日报》颜维琦 曹继军/文 2016年9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