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观点

“杨梅地图”的神奇效果从何而来

  □赵畅
  虽然距离今年杨梅落市已过去近两个月,但“杨梅地图”带来的神奇效果还是让宁波北仑很多杨梅种植户记忆深刻。
  早在今年5月,为缓解杨梅收获大年的销售难题,宁波市北仑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就开始筹划做“杨梅地图”供市民参考,图上不仅标注了区域内可以售卖杨梅的临时疏导点,还有杨梅的种植采摘点及种植户的联系方式。因为有了“杨梅地图”,每天前来采摘杨梅的市民络绎不绝。据有关部门统计,今年北仑杨梅平均每天销量达100吨。
  可以说,这张小小的“杨梅地图”有效化解了城管与农民上街设摊之间的矛盾,也诠释了北仑城管善于换位思考、及时给农民提供精准服务的真谛。
  6月中旬到7月上旬是宁波本地杨梅的上市旺季。过去,因杨梅销路不好,农民们总是挑着担子去城里卖,导致随意设摊的现象严重,给城市管理带来了很大压力。北仑城管从实际出发,设身处地为农民考虑,并精心制作“杨梅地图”,可谓用心良苦。
  为了制作好这张“杨梅地图”,北仑各执法中队安排人员主动走访联系杨梅种植户,收集杨梅种植信息。通过全面深入对接,一份信息海量、准确的“杨梅地图”才呼之欲出。
  而实施精准服务,则是“杨梅地图”真正发挥作用的重要一环。为了方便购销,北仑城管在3个街道的菜场周边和背街小巷等地设置了8个杨梅临时疏导点、150个摊点。为了提高“杨梅地图”的知晓率,北仑城管不仅通过网站、微信平台等进行发布,还制作宣传册,分发给消费者。更让种植户感动的是,北仑城管将销售杨梅的位置都安排在大树底下,大夏天也不晒,还专门竖了块“自产自销杨梅疏导点”的牌子。如此一来,当地的杨梅销售通道由原来的相对闭塞变得十分通畅,农户收入翻番。
  其实,城管与进城销售农产品的农民之间的矛盾冲突,并非天然产物,关键是城管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尤其要转变作风、改进服务。北仑城管制作“杨梅地图”的有效做法告诉我们,只要换个方式想问题,杜绝“好事蛮办”,摒弃“好事虚办”,防止“好事滥办”,服务到位、疏而不堵,就能缓解农民销售难、乱摆摊等问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