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论坛

围绕“一中心三平台五工程”建设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融合发展

  •   □孙奎法
      近日,湖州市吴兴区埭溪镇启动塑造农村淘宝“达人”计划,将用3年时间在全镇培养1000名电商人才。培训项目分为“电商创业班”“技能提升班”和“孵化”三个阶段。图为培训班上农村青年正在老师指导下学习电商创业知识。 邓德华 摄
      近年来,我省农业信息化得到长足发展,其中,农民信箱实名注册用户达到279万,日点击量200多万,年发送农产品供求信息1.5万余条;农产品电商交易额2015年达到304亿元;现代农业地理信息系统、农产品质量追溯等智慧监管系统一体化推进,已建成农业物联网示范基地234个;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工作有序开展,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但总体上,我省的农业信息化建设还不能很好地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主要体现在信息化没有真正融合到现代农业发展的每一个环节。究其原因:一是农业信息化建设缺少顶层设计。农业信息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运用互联网的思维和大数据的手段,加强顶层设计,加快转变信息系统资源各自为战的格局。二是农业信息化基础建设滞后。农业信息化基础建设投入不足,难以支撑、带动整个产业发展。三是农业信息化主体队伍薄弱。经过近几年发展,虽然已初步建立了一支农业信息化队伍,但支撑农业信息化发展的科研和专家队伍还未成型。同时,农业主体的理念和技能难以跟上信息化发展的步伐。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信息化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2月27日召开的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指出:“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在2016年4月19日举行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又强调:“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新常态要有新动力,互联网在这方面可以大有作为。要着力推动互联网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以信息流带动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物资流,促进资源配置优化,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为推动创新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发挥积极作用。”李克强总理指出,要积极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不断提高农业的水利化、机械化、信息化水平。汪洋副总理也多次指出,信息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制高点。当前各行业都在借助互联网进行改造,但是“互联网+”农业的任务更为艰巨,涉及的范围最为广博。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越高,对农业信息化服务需求就越迫切、要求也越高。而贯彻落实省委有关补短板工作部署精神,就是要将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高度融合发展,把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作为我省农业补短板工作的生动实践。
      下一步,我们将围绕现代农业发展和“双高”农业强省建设,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资源整合和数据共享,以建成农业智慧监管、益农信息服务和农业物联网生产等三大体系为目标,以“一区一镇”、全国现代生态循环农业试点省、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省建设为平台,推进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深度融合发展,全面启动农业信息化“一中心三平台五工程”建设(一个省级智慧农业云数据中心,农业智慧监管、综合服务、信息发布三大平台,农业物联网、信息进村入户、农业电商拓市、应急视频指挥、农民信箱改造提升五大工程),不断完善管理和服务体系,提高信息化服务“三农”的水平。
      (一)积极探索实施智慧农业云平台和数据中心建设。按照省农业厅统一部署,完成智慧农业云平台基础框架开发,以现代农业地理信息系统为基础,逐步集成农业经营管理、产业发展、科教生态、质量安全、农机监理等信息资源。有序接入各地农业生态环境监控点、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点等监控信号,加快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数据资源规划整理和统筹利用,逐步推进省级现代农业数据中心建设。
      (二)持续推进农民信箱系统功能提升。在优化原有应用功能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农民信箱功能,强化以用促建,充分利用现有信息资源,对农业经营主体用户开展多层次针对性服务,使之成为为农信息服务的主平台。强化移动端和桌面端的协调推进,充分利用移动端灵活、轻便的特性,持续开发适应移动端的特色应用功能,探索新型服务和应用模式,拓展新型农民信箱用户群体,尤其是市民等农产品消费群体。
      (三)有序开展农业电商拓市工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以政策引导的形式,扶持建立区域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鼓励各地依托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抱团开展农业电子商务区域服务。鼓励农业企业、合作社、返乡大学生等从事农业电子商务,通过网店销售当地农产品。加强农业电子商务知识培训,培养一批既懂农业又懂电子商务的专业化、复合型人才。
      (四)加快推进农业应急指挥系统建设。推进县级农业应急指挥中心建设,配备移动应急设备,布设应急指挥基点,逐步完善农业应急指挥网络,构建应急指挥数据库,实现指令快速下发、信息准确上传和交流双向互动,全面提升各级农业应急管理和决策指挥水平。
      (五)稳步推进农业物联网示范工程建设。围绕“一区一镇”和全国现代生态循环农业试点省、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省建设,重点推进农业物联网示范工程,积极探索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物联网应用模式。在温室大棚、畜禽养殖、大田生产、生态监控、仓储物流等领域,加快推广应用远程监控、无线传感器监测、二维码等物联网技术,有序推进物联网示范基地和示范园区建设。
      (六)深入推进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工作。在巩固现有试点县的基础上,在宁波北仑等8个新增试点县(市、区)开展信息进村入户工作,实现村级益农信息服务站在试点县域范围内基本覆盖。推进县级益农信息服务中心标准化提升,完善全省益农信息服务平台和“12316”“三农”服务热线,打通农村信息化“最后一公里”。
      作者系省农业信息中心主任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