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要闻

仙居散养猪统一住小区

全县已有169个村建起生态养殖小区

  □本报记者 裘云峰
  本报讯 “我去喂一下家里养的那头猪,你要不要一起去?”一大早,仙居县白塔镇上横街村村民郑宝连走出家门,和邻居打起了招呼。给家里养的生猪喂料为何要出门,还要和邻居一同去?原来,上横街村的散养猪都住进了漂亮的养殖小区。
  上横街村是远近闻名的“养猪村”,以前,村民习惯在房前屋后搭个棚养几头猪。在仙居,像上横街村这样在房前屋后搭棚养猪的农户有4万多户,年饲养量在6万头左右,散养猪的排泄物没有经过处理直接排放,严重影响了环境。为改变这一状况,仙居县于2014年开始实施“人畜分离”工程,建设生态养殖小区,把散养的生猪集中到小区养殖。
  仙居县农业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根据人畜分离的原则,养殖小区建在远离居民住宅区的林地和未利用地,选址须经村两委会集体商量,并经村民代表大会通过。村委会根据所在村环境、户数、养殖量确定养殖小区规模,由村集体建造,租给村民使用。
  “我们村里的养殖小区每间猪舍约12平方米,为了鼓励村民把家猪养到小区里,现在猪舍都是免费使用的。”白塔镇圳口村村支书王明奇告诉记者,不光猪舍免费使用,养殖小区的水电费也由村里统一支付,村里还有专人负责卫生,镇里的兽医负责防疫,村民只需日常喂喂猪就行,比养在家里要轻松多了。
  村民轻松,生猪也住得比原先舒服。养殖小区的建筑是徽派风格,周边种植常绿树或果树、绿篱,美化了环境,净化了空气,天热时还能防暑降温;生猪的排泄物实行清洁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实现了“零排放”。“原先在房前屋后散养,到处都能闻到臭味,有些村民还占用部分村道建猪舍。如今,拆掉了猪舍,种上了绿树花草,村道也变宽了,连苍蝇都很少见到了。”王明奇对记者说,开始时村民对建养殖小区还不太认同,嫌喂猪不方便,现在看到村容村貌有了这么大变化,打心里支持养殖小区。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今年上半年,仙居已有169个村建起了人畜分离的生态养殖小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