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观点

扶贫款不是唐僧肉也不烫手

  □庞岚
  审计署官网日前发布2016年第二季度国家重大政策措施贯彻落实跟踪审计结果。其中最需要关注的还是扶贫项目效果不佳、扶贫款被违规套取或闲置的问题。严格审计是做好工作的一个方面,而更重要的是审计出问题后及时整改,并且想办法在制度上避免“屡审屡犯”的现象。
  贫困地区生活艰辛的人们渴望帮扶,有限的财政资金则需要“好钢用在刀刃上”,扶贫资金没有用于扶贫,这让贫困群体和纳税人都很受伤。
  对于套取、违规使用扶贫资金的行为,当然要严惩不贷。扶贫款不是唐僧肉,任何“妖孽”敢伸手,都要祭起法律法规的金箍棒。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很多时候基层干部在使用、分派扶贫资金时有着不容忽视的尴尬与困惑。
  例如河北某地镇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发展特色种养业是扶贫的重要手段,可是这种方式由政府招投标为主进行,买了苗种再交由农民、合作社种养,这一方面造成了政府在一个本应完全市场化的种养业领域越位主导,一方面又由于政府在该领域的不专业,带来招标结果的失真,于是项目刚开始轰轰烈烈大家都去观摩,但时间一久,冷清关门的居多,剩余的扶贫款项也就难以继续下发,进而造成了沉淀和浪费。
  而有的贫困户是因病返贫,或是因为年老体弱、身体残疾、智力障碍等没有劳动能力,要不就是好吃懒做的“大懒汉”。对于这些贫困户,靠几千元钱创办项目脱贫几乎没有可能。
  正因为一些基层干部困惑于“扶贫资金难花”,认为这是费力不讨好的事儿,所以有时扶贫款花不出去,有时直接把钱发给个人。这样的结果当然可以想象,“授人以鱼”只能解决一时温饱,不能从根子上脱贫,钱花完了还是什么都没有。
  所以,除了审计署严格审查扶贫资金的使用,扶贫工作还需要更专业、更科学、更细致的技术指导。据报道,现在有的地方引导、鼓励龙头企业与贫困村建立结对帮扶关系,带动贫困群众增收,实现企业盈利与贫困群众增收双赢,这是不错的办法。
  至于因病返贫的问题,则需要覆盖面更广、报销额度更高的医疗保险,并不能指望着有限的扶贫资金去解决问题。至于那些“因懒致贫”的,应加强说服教育,帮助改变陋习,不能让扶贫资金一次次填了无底洞、打了水漂。
  总之,扶贫资金绝对不是“唐僧肉”,也不该是“烫手山芋”,相关部门、相关专家和社会各界应积极行动起来,帮助基层干部多想些办法,真正把这些钱花在“造血”而非“输血”上面。
来源:《法制晚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