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嘉兴南湖区凤桥镇新民村永兴家庭农场基地的大门,农场主杨永兴正在给新采摘来的甜瓜装箱。“贴了我们‘永兴农场’商标的甜瓜,拉到嘉兴水果市场上绝对不愁卖,12度的甜度是甜瓜里的精品。”说起自家的产品,杨永兴的口吻里透露着些许骄傲。
随着今年最后一批甜瓜被运出农场,杨永兴算起了上半年的收成。“4月刚上市时,我的甜瓜能卖到20多元一公斤,现在价格稍微低点,不过一亩收入一万三四千元钱不成问题。”他的心情就像甜瓜,甜蜜蜜的。
3年前,新民村是个养猪大村,“散、小、多、密”的养殖特点,给村里的环境造成了很大压力。杨永兴是村里的生猪养殖大户之一,养殖场有1000多平方米的猪舍,年出栏量达3000多头。他至今清楚地记得:“家门口的潘家浜河一到夏天就臭气熏天,散户家里的病死猪还会偷偷往河里扔。”“五水共治”开展之后,生猪养殖减量提质,保护生态环境被摆到了重要位置。
“拆是要拆,但养了十几年猪,拆完之后,快50岁的人又能干点啥?”跟村里大多数养殖户一样,杨永兴面临转产转业的困惑。区、镇、村三级干部连番上门,不仅向养殖户介绍转产转业的优惠政策,还为他们办培训讲座,为创业谋新路。“农民的根还是在田间地头,精品瓜果的规模种植,应该挺有前景。”一次,区政府组织养殖户们参观精品农场,打开了杨永兴的视野,让他找到了新方向。
对未来有了规划,2013年下半年,杨永兴成为村里第一批自主拆除违章猪舍的农户。之后,在区、镇、村干部的协助下,他顺利流转了村里60亩土地,并注册成立了嘉兴市南湖区凤桥镇永兴家庭农场,准备在新天地里大展拳脚。
不过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在瓜果种植上属于“门外汉”的杨永兴,很快遇到了发展瓶颈。资金缺乏和技术不足成为他扩大种植规模过程中的两大“拦路虎”。好在当地政府的转产扶植政策为他的田头带来了一场“及时雨”。2014年,杨永兴投入90多万元搭建的钢管大棚获得了20多万元的补助。镇里还为他牵线搭桥,找来了嘉善的种植行家董大红技术入股,为种出精品出谋划策。
杨永兴在转产后的第一年就迎来了大丰收,当年收获的瓜果为杨永兴带来了100余万元的销售收入。“想不到一年便可回本,还能有20来万的盈余。”可喜的成绩,让杨永兴再度坚定了精品瓜果种植的决心。
这两年,杨永兴又流转了村里20亩土地,使农场的规模扩大至80亩,共搭建了70个设施大棚。在甜瓜种植的基础上,他还摸索着哈密瓜等其他瓜果的种植技巧。“6月收完甜瓜,7月就开始翻耕种哈密瓜了,每亩还能再收个5000元。”杨永兴边盘算着下半年的收益边向笔者道出了心声:“其实只要收入不减,让周围环境变好我们当然是最高兴的,现在潘家浜里又有鱼在游了,空气也比三年前清新了不少。”
张文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