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出生在一个农村厨师之家,18岁就外出拜师学厨。一个偶然的机会,开始研发“食用菌养生菜”,推出的多个招牌菜深受消费者青睐。如今,已从“厨师”升级为“管理”的他,依然潜心研究“食用菌养生菜”菜品,致力把庆元的食用菌养生菜推广出去。
他,户口本上的名字是“朱进良”,小时候因为太调皮,爷爷就给他改名为“朱炉地”,想让他“本分”些。或许,正是因为这个与“火”有关的名字,让他后来与炉灶、厨师、“食用菌养生菜”结缘……
农村娃心怀厨师梦
朱炉地出生在原庆元县四山乡砻头村,因他妈妈是村里小有名气的农村厨师,受此影响,朱炉地从小就立志当一名“大厨”。1997年,18岁的朱炉地背起行囊,独自到龙泉“八一宾馆”跟随师傅叶阳学厨。刚开始时,师兄们总是让他剪辣椒,几大箩筐的干辣椒由他一个人剪,经常剪得整条手臂通红,就像放在火里烤过一样,每隔几分钟就必须放进冰水里降温。尽管很痛苦,但好学的朱炉地从未想过放弃,不仅把份内事做好,份外事他也做,他形容自己就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
朱炉地说,学徒生涯的第一年,不仅没有收入,偶尔还要向家里要生活费,年终时宾馆给他发了50元钱“酬劳”和150元红包,“那时真有一种激动得要哭的感觉。”朱炉地说,在龙泉的3年,是他奠定基本功的3年。
后来,朱炉地去了杭州,并且成了烹饪大师赵水梁的关门弟子。或许是因为对梦想的坚守,朱炉地相比其他师兄弟更能“坚持”,也更好学。白天他细心观看师傅烹饪,晚上回顾烹饪流程,灯下整理笔记……朱炉地说:“学历和起点都比别人低,只有更努力,才能补齐短板……那时,我一有时间,就抱着《东方美食》《中国烹饪》等专业书籍充实专业理论知识。那两年,我开阔了眼界,也积蓄了能量,从一个学徒逐渐成长为能独当一面的‘掌勺’”。
历经困难坚守梦想
学有所成后,朱炉地在杭州找了一份工作。和大多数人的想法一样,打算在大城市里闯出一片天。然而,终究放不下老家的父母,他再三思虑后,决定回庆元发展。
然而,在外学习的这几年,朱炉地并没有多少积畜,就在他一愁莫展时,父母亲拿出养老钱,再向亲戚朋友借了些,凑了5万元“创业启动资金”。就这样,朱炉地在县城老车站边开了一家小炒店。
那一年,朱炉地的感受只有一个字——“累”。买菜、洗菜、切菜、烧菜……全都他一个人包揽,常常是从早上6点一直忙到第二天凌晨。认识朱炉地的人都说,那时,他就是一个“斤斤计较”的人,买菜讨价还价也就罢了,连泔水都不放过,晚上营业一结束,他就一个人载着泔水去喂猪。对于这事,朱炉地笑着说:“不管怎么样,这也是一笔收入。当时之所以那么拼,一方面是心理压力实在太大,另一方面也是梦想的坚守。”
一年后,生意逐渐好转,朱炉地转让了小炒店,转战中高档美食,但最终却以失败告终,还欠下了7万多元债务。朱炉地并不气馁,哪里跌倒就从哪里起来。他决定从头开始,于是到县城工贸美食城,当起了厨师长。
研发“食用菌养生菜”
工贸美食城老板娘喜爱素食,并常引导他烹饪“食用菌养生菜”。但朱炉地并不理解,他认为一家大饭店只靠食用菌养生菜支撑,是一件非常不靠谱的事。起初,朱炉地甚至是带头反对,但老板娘以实际行动来影响他,并且多次和他沟通交流,他才慢慢开始接纳食用菌养生菜。
据朱炉地介绍,真正让他下决心做一名食用菌养生菜推广者,是2010年的一次赴台考察。那时,29岁的朱炉地跟随庆元县食用菌考察团去台湾考察食用菌产业链,学习从培育、加工、烹饪到成品的各个环节。
“那10天的食用菌考察之旅,感触很深,也让我更进一步了解了食用菌。”朱炉地说,“作为一名厨师,一直追求着菜品的创新,食用菌是家乡的天然食材,而我是庆元本土厨师,推广食用菌文化,让它发扬光大,是我的一份责任。”那之后,他正式踏上了食用菌养生菜烹饪之路。在当年的香菇文化节上,他的参赛食用菌菜品——“蝶恋菇”获得了一等奖,这让他信心大增。后来,他创作的多个食用菌养生菜品又接连获奖。
2011年,朱炉地与他人合伙开了“菌临天下”酒店,不间断研究食用菌养生菜品。如果长时间推同一款食用菌养生菜,会让顾客“味觉疲劳”,而且能端上餐桌的食用菌种类并不多,因此,他们换着口味换着方式去烧制。朱炉地说,每一道菜都得经过反复实验,其间,团队的大厨会对摆盘、搭配等提出具体要求,直到所有人都认可,才会端上餐桌。“就如‘芋茸酿鲜菇’这道菜,只是简单地将芋茸填充到香菇中,再用油炸这一简单步骤,尝试的次数我都记不清了。”朱炉地说,从以前单样烧制的初级菜品,到现在大胆创新,结合药膳考虑营养成分,搭配多种食用菌食材的高级菜品,都是他们努力的成果,也是他与团队的一次次创新和突破。
新路在他脚下延伸
“叫醒你的不是闹钟,而是你日夜追寻的梦想。”这是朱炉地的座右铭。在他的办公室里,摆满了各式奖杯、证书和奖章,从菜品获得一等奖、特等奖,到不少个人荣誉称号,朱炉地一直向着梦想方面前行。
现在虽然改行做了厨房管理,但他还会经常下厨烧菜。“我心里仍然放不下厨师这个职业,更不会放弃对食用菌养生菜的研究。今后,我将更注重‘食用菌养生菜’菜品精细化和创新。在提高烹饪技术、保证菜品营养的基础上,研制出更多、更好具有庆元特色的食用菌养生菜品,并推广出去。”朱炉地说。
王伊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