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4版:浙江种植业

丽水

破瓶颈 补短板 谋发展

推广水肥一体化

  近年来,丽水市通过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节本增效十分明显。与传统种植方式相比,每亩节水150立方米以上,节肥20%~30%,病害减少30%以上,农药用量减少25%以上。丽水乐义新农业有限公司采用该项技术后,2014-2015年越冬大棚番茄每亩每茬增收1772元,同时因节水节肥又可减少投入成本120元,灌溉施肥节省人工费120元,每亩经济效益可提高2012元。除此之外,也促进了农业水环境的治理。
以技术培训宣传为引导推进水肥一体化技术普及
  “十二五”以来,丽水市新增固式微喷灌面积达15万亩,大大降低了农业水资源浪费,节省了大量的劳动成本,同时也为“水肥一体化”技术示范应用奠定了基础。2015年,在全市建立了“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示范基地10个,分布在全市9个县(区、市),示范基地面积约1200亩,主要种植水果、蔬菜、茶叶等经济作物,为“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大面积应用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在示范推广中,丽水市组织研发相关关键技术和配套产品(灌溉施肥制度、微喷灌用肥等),并根据地形及地块分布选择合理的比例施肥器等硬件配套。一是积极主动探索。各地土肥机构结合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成果,根据辖区内重点区域和重点作物的技术试验成果,通过不同的技术模式和水溶肥料建立相应的施肥体系;二是邀请专家指导。以院地合作项目“设施大棚蔬菜“水肥一体化”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为契机,邀请省农科院陈喜靖研究员对全市土肥技术人员以及示范点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指导,并就水泵、比例施肥器等硬件的选择作了专题讲座。三是组织交叉学习。为加强各地“水肥一体化”技术交流,组织相关技术人员进行交叉检查学习,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确保“水肥一体化”各项技术落到实处。
以项目资金补助为动力推进水肥一体化技术发展
  现代农业的主攻方向为“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而“水肥一体化”技术具有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增加效益、保护生态、促进安全等诸多效果,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大技术。由于“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应用成本高,为补齐资金困难短板,丽水市通过整合资源,依托农田水利项目、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生态循环农业项目以及院地合作项目等,对示范主体进行适当补助,为该项技术推广奠定了基础。青田县仁宫乡仁宫村微晓开心农场投资30余万元,在浙江大学石伟勇教授的指导下,引进全市首套先进沼液浓缩设备,沼液浓缩液通过滴灌作为有机肥返田,对周边环境做到“零排放”。据统计,近几年丽水市共整合各类项目资金200余万元,有力地推动了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推广应用。丽水市农业局供稿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